《华杉讲透论语》读书笔记5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第一个问题,“为人谋而不忠乎?” “忠”,朱熹说“尽己之谓忠”,是尽心,尽自己最大努力。替人办事,尽心竭力了吗?历来老板挑选人,不管他是否聪明智慧,最重要的一条——是否实心办事,这就是为人谋而忠。
3.第二个问题,“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朱熹说“以实之谓信”,就是实心相与。这个“信”,不只是说到做到,言而有信,而是时时刻刻,对谁都真心实意,没有虚情假意。
4.问咱们自己,是不是也经常有虚情假意的时候呢?或者不愿意得罪对方,或者为了讨对方欢喜,就“巧言令色”了。有时候我们非常不喜欢对方,但省得跟人啰嗦麻烦,也假装欢喜。这样的表演,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做。
5.第三个问题,“传不习乎?” 这是讲学习了,“传”,是传授;习,是“学而时习之”的习,是温习、练习、演习。
6.所以每天学的东西,一定要及时复习,一定要马上练习,放事上演习,才知道自己到底学没学到手。
7.而王阳明讲学习,就强调“放事上琢磨”,你不放在具体事情上琢磨推演,并且经历过、运用上了,就不算真正学到。
《华杉讲透论语》读书笔记6
1.第一,是要敬事。面对每一件事,首先要敬,要敬慎,要敬畏!
2.做领导人,我们说叫日理万机,每天要处理决策的事太多了。那第一重要的,就是对每一件事都要心存敬念。因为你一念不敬,一念之差,就可能有举国之忧,一时不敬,就可能致千百年之患!所以必须要兢兢业业,如履薄冰,事无大小,极其敬慎,不敢有怠慢轻视之心,才能都处理得当,不至于败事。我们看到很多政策,出台轻率,最后带来制定者自己完全无法想象、无法控制的可怕后果。为什么?制定政策时,太自信,太傲慢,没有敬,结果就成了“愚而好自专”,不知道,而且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莽撞地就干了,结果不可收拾。
3. 古代说师爷文案的座右铭: 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人命关天。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毁誉忠奸。 这也是在说掌握权力和公器的人,须心存敬慎。
4.要修这一个“敬”字,对我们每个人都有重大的意义。处理任何一件事,先问自己有没有敬,念一个敬字诀,心存敬念,再开始思考处理,方可周全。
5.第二是信。 “信”,张居正说,是“人君之大宝”。赏罚无信,则人不服从;号令不信,则人难遵守。如何做到信呢?首先是自己要诚实不二,一言一行都要内外相符,表里一致,足以取信于人。 “信”,是要每个人的周围,都充溢着相互信任的感情,这才是一个强大而美好的团队。
6.第三是节用。 不要太铺张、太奢侈。《大学》讲:“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7.“用之者舒”,用钱的人量入为出,不要寅吃卯粮,以免财政赤字太大。
8.第四是爱人。 “爱人”,就是儒家的父母心、父母官,在上者,为民之父母。“父母心”三个字,蕴含精确的理念和无穷的感情。比如一个医生,他若对患者有父母心,他首先必不会给患者开不必要的检查、不必要的药;他若有父母心,也不会开了处方就打发人走,还会注意自己的神色语态,多一点讲解和鼓励,缓解患者的焦虑。
9.第五,最后一项,使民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