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尚书给王阳明来了个大保健,让他巡抚赣南,这就给了王阳明一个建功立业,名留青史的机会。也让他的一身才学得以施展。
江西这个地方,除了土匪多之外,还有一个名人,这就是影视剧里出现次数最多的宁王朱宸濠,当时很多人都知道宁王要造反,但是在他造反之前,你又不能拿他怎么样。所以兵部尚书王琼,让王阳明去江西,还有一个目的,就是给宁王面前添点堵。王琼私信王阳明,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相当于一个大蛋糕也摆在了你的面前,看你怎么把握了。
王阳明的反应有点出人意料,他说我干不了,你找别人吧。竟然给皇帝回了一封辞职信。正德拿着这封信,数落王琼,你这都推荐的什么人啊?王琼也挺郁闷,说这是王阳明谦虚,他不是干不了,是小心谨慎。小心的人才能成事。连哄带骗,让正德又写了一道圣旨,说别废话,赶紧滚回去上任。并且给了他权力,军马钱粮自行定夺。这其实正中王阳明下怀,他并不是真的不想干,就是想要皇帝一个态度。这样才方便他甩开腮帮子大干一场。但此时他还是喜怒不形于色,对于皇帝的圣旨置之不理,最后又是王琼继续哄骗,正德再下旨意,说如今百姓陷于水火之中,不许推辞。不许退休。这时候王阳明才算心满意足,带着他的弟子高高兴兴赶往江西。
其实王阳明压根就没把土匪放在眼里,他之前可是学习过奇门遁甲的人,从小就最喜欢军事,所以他的朋友都知道。正德肯定上当了,此次王阳明大权在握,必然立下大功。而这其实也是他的欲擒故纵之计,王阳明此后的行事原则,基本都是这一套。虚虚实实,你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只能说可怜了那帮土匪,还有要造反的宁王了。他们遇上了大明王朝最难对付的一个对手。
1517年他自己带着几个仆人赶往赣州,途中用商船假扮官船,用空城计吓退了水贼。到了地方上,他马上开始调查,发现了自己三个弱点,第一,老弱残兵,毫无战斗力,第二,政府里有卧底,给土匪通风报信,第三,土匪在当地深得人心,有当地老百姓打掩护。于是他针对这些,也是一一化解,先从外省调动精锐,二是抓出卧底,准备使用双面间谍。第三推十家牌法,让当地老百姓互相监督,把10户居民打包在一起,这10户当中,发现有土匪,就集体连坐惩罚。
对面大山里的土匪叫做詹师富,他之前屡屡反围剿成功。他趁着王阳明的军队立足未稳,还打起了伏击战。但没想到,王阳明调来的军队战斗力比较猛,不但没击溃官军,反而让人家给包了饺子。随即撤军。王阳明则率军猛追,不过走到广东一个地方又被伏击,这次王阳明就比较惨了,差点被抢打死。这一仗战败,让王阳明反思,我不应该跟对手在战场上拼命,我的优势是战场之外。于是他准备给对手玩点阴的。王阳明放风出去,说今年打不过,我不打了,等回去整顿兵马秋天再来。还开了一个比较大的party,而詹师富果然上当,因为政府军每次都这样,一开始很牛逼,一打败仗指定就撤军。所以他也没多想。这就是惯性思维形成了盲点。于是他也犒劳兄弟,摆起了宴席。但是殊不知,王阳明不是一般人,他三路出兵,直取匪巢象湖山。趁着守军松懈,一击即中。不过詹师富却自己跑掉了。这一仗把詹师富打的有点魂不附体,随后几次也都是大败,很快他的几个据点就全部被王阳明端掉了。他本人也被活捉。詹师富虽然只是山贼中的一个头目,但是这也足以震慑其他的土匪,毕竟这是之前从未有过的失败。后来有人传的神乎其神,说王阳明是半仙之体。这从气势上就又造成了碾压的效果。
王阳明并不满足于此,他觉得政府军战斗力还是太弱,即便是这些他抽调来的精英,仍然缺少必要的军事素养,于是他还要自己办团练。提起团练,大家可能会想起曾国藩,他的湘军就是自己办的团练,战斗力很强。王阳明的团练,是从各个部队里面,继续选取精英。编成了四个部队,然后昼夜操练。有个山贼依靠着自己的地利之险要,准备跟王阳明死磕一下。坐等王阳明来抽他。而王阳明最擅长的一招就是声东击西,避实击虚,他高调宣布,将部队调回本部,给人感觉,下班了一样。整个政府军的警戒全部放松。完全是不设防的状态。但是王阳明却在私底下,将这些下了班的精兵,集中起来急行军。趁着敌人没有防备,一举歼灭了山贼的老窝。
其他的山贼一看,主动防守似乎死路一条。于是就决定主动出击。跟王阳明拼了。此时王阳明已经深深的感觉到众山贼的情绪已经变成了恐慌。人在这种神经错乱的情况下,很难有什么智慧可言,果然山贼们兵临城下的时候毫无章法。根本没什么好担心的,此时王阳明也决定反击,他特地去找王琼要来了赣南地区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准备彻底大干一场。
接着他又用了大棒加胡萝卜的策略,先告诉这帮土匪,你们已经自绝于人民,现在天兵已倒,你们的末日来了。但是上天有好生之德,我知道你们也不容易,也是被逼无奈讨生活,现在给你们主动投降的机会。这招果然有用,前后两拨土匪被感动,主动来投降。号称要重新做人。王阳明把这两支队伍里的精干力量,又编入了一只部队。其他的清退为老百姓,既往不咎。此时他对投降的土匪头子说,现在你们加入了正规军,但有些人恐怕还是在质疑你,所以你得做出点成绩来。
王阳明跟其他的军队指挥官不同,他很少开会,而是没事就在军队里讲课给大家听。一旦要开战,他就直接分配工作。每个人都只是知道自己的任务,对于整个战局的谋划完全不知情。王阳明总是表现出成竹在胸,神鬼莫测的自信。
王阳明的下一个目标,是一个大土匪头子谢志山,在这个地方势力排名第二,他擅长游击战,自称为征南王,中国以南不曾遇到对手。而且此人格局比较大,经常能够兼并重组,跟另一股土匪势力蓝天凤联合,迅速做大。此后他们相当嚣张,跟之前的小山贼不同,他们经常去袭击政府军。还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对南康的攻击。他经常活动在四省交界处,利用多地军队调度的空间,进行反围剿。不过这种经验也要了他的命。
他此时有两个盲点,1是认为王阳明的声东击西已经用过两次,不会再用第三次。2是官兵不会统一被调度,所以不会发生联合围剿。而王阳明吃准了谢志山的心里,兵分十路,四路诱敌,两路机动,剩下四路则扎了个口袋阵。果然把谢志山,从老窝里给调了出来。一战杀得谢志山大败,随后王老师还紧追不舍。而谢志山则引着残兵败将,往家里跑,由于大家太恐慌了,所以发生了巨大的踩踏事故,王阳明没则怎么费劲,就端了他的老窝。谢志山跑到了蓝天凤的山头上,两人准备继续顽抗到底。这个地方确实易守难攻,王阳明带兵赶到的时候,也感叹这是一个鬼斧神工的老巢。
这个地方叫桶冈,真的像个铁桶一样,四面都是悬崖峭壁。有六个入口,但是其中5个都是非常险要,属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那种,在对面只要扔石头,你就攻不上去。剩下一处则要绕出半个月的山路。王阳明现在也是进退两难,退兵就会被别人兜着屁股打,拿下来的匪巢也会死灰复燃。而强行进攻,从地形来看,必然损失惨重,而且没有胜算。
于是王阳明先写了一封招降信,给蓝天凤,他的目的1是离间一下谢志山和蓝天凤,2是让自己的军队抓紧休息一下。此时他断定,蓝天凤已经心里动摇了,他知道打不过王阳明,守的了一时,守不了一世。王阳明就顺水推舟,大张旗鼓宣传,蓝天凤要投降。但私底下去暗自调兵准备发动多路总攻。
正如王阳明所料,蓝天凤确实在犹豫,他的底下人已经吓破了胆,都在劝他投降,而谢志山则没有退路,所以强烈反对投降。他一直在思考,并不敢出击,也不想把关系闹僵,两条路总比一条路要好。直到有一天,他突然听见了炮声。等报信的人出现在眼前的时候,5处入口,已经丢了三个。结果一顿恶战,蓝天凤被逼跳崖,而谢志山却放下武器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