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之战
在驱逐了狐射姑之后,赵盾让自己的好搭档先克担任中军佐,箕郑父为上军将;为了争取中行氏的支持,以荀林父为上军佐;先蔑和先都统帅下军;如此一来,新的三军六卿格局才算定型。此时的赵盾算是大权独揽,本该告一段落了,可偏偏这个时候他又改了主意。
原来晋襄公夫人穆嬴知道赵盾和狐射姑无意立自己的儿子为君,就每天抱着公子夷皋在朝堂上大哭大闹。赵盾驱逐狐射姑之后,看到赵盾掌握了晋国的政局,她又到了赵氏宫中,哭责赵盾忘先君遗言,废嫡立庶。国君的遗孀和幼子,不能按照原先的礼法继承自家的家业,只能哭哭啼啼地去求助于权臣,可见晋国君权衰落有多严重。好在赵盾坚持立公子雍并非出自本心,他本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和狐射姑争夺权位,如今目的达到了,自然也就没那么坚持。况且,立一个年幼无知的公子做国君,反而便于控制,于是就同意了穆嬴的请求。襄公的少子夷皋这才勉强坐上了国君的位置,是为晋灵公,结束了晋国长达九个月的无君局面。
但问题是,秦国的继任国君秦康公在接到晋国的请求之后,已经同意把公子雍送回晋国。而秦康公为了扶持公子雍也是做好了完全的准备,他们担心公子雍即使进入了晋国,也可能会因为国内的反对势力而难以稳固,出现类似于吕甥、郤芮火烧公宫的故事,就派大军护送公子雍回国。当赵盾改变心意要立公子夷皋为君的时候,秦国的军队已经度过黄河,进入了晋国境内。
按照常理来说,秦国人是自己请过来的,而且他们已经做到这一步了,为了晋国的长治久安,迎立公子雍为君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可是要说赵盾也是在狄国生活了多年的人,沾染了一身的戎狄习性,总有很多的野路子。这个时候的赵盾是站在赵氏宗族的立场上看问题,考虑的是谁继位对自己更有利,而不是对晋国更有利,因此自然而然地就选择了拒绝公子雍入晋。
而从另一方面讲,秦康公之所以派兵护送公子雍,是为了防范吕甥、郤芮旧事重演,这样的目的就让赵盾不能够掉以轻心了。要知道秦穆公曾两次扶植晋君,第一次扶植晋惠公时有里克、丕郑的威胁,第二次扶植晋文公时,有吕甥、郤芮的威胁。国内有卿族威胁君权,就会使得秦国扶植晋君所要达到的目的无法实现,因此秦康公实际上是想要帮助公子雍一举铲除卿族势力威胁,而此时首当其冲的自然就是赵盾和先克,赵盾怎么可能任由对方深入国境,消弭自己的势力呢?
晋灵公一年(公元前620年),赵盾决定出兵阻击秦军,他留了箕郑父驻守翼都,自己以中军将的身份,以步招御戎,戎津为车右,亲率晋军至堇阴(山西万荣西南)驻扎抵御秦军。为了做到万无一失,他先发制人,趁夜袭击驻扎在令狐(山西临猗县境内)的秦军。秦军本来是受邀为晋国送新君回来的,而且赵盾已经将公子乐杀死,秦军自以为不会有变,自然也没有防备。哪料到晋国突然就趁夜打了过来,秦军猝不及防,被晋军打了个落花流水。其结果是公子雍在乱军中被杀,秦军主将西乞术奋力拼杀冲出重围才算留了一条性命。
五大夫之乱
令狐之战赵盾突袭秦军,使得秦晋两国旧怨未平又添新仇,从此以后秦国与晋国彻底决裂,本来已经平息的秦晋之战又开始了。灵公二年(前619年)秦国伐晋,取武城;灵公四年,晋又伐秦,取少梁(陕西韩城);同年,秦反伐晋,取北征(陕西澄城南)。这些都还只是局部冲突,因为晋国围绕卿位的争夺还没有结束,因此并没有与秦军展开大规模的决战。
晋国国内此时主要的精力还都在围绕夷之蒐后的权力争夺,刚刚设立的六卿地位还未稳固,就开始出现了纷乱。我们先回过头来梳理一下狐赵之争后的内阁成员,分别是:赵盾、先克、箕郑父、荀林父、先蔑和先都。早先赵盾亲派下军将先蔑和士会到秦国迎立公子雍,这次出其不意的战争让两个人也陷入了两难之中,下军将先蔑和士会遂逃奔秦国,这就使得六卿中的下军将首先出现了空缺。
剩余的五个人中除了荀林父,因为赵氏的拉拢保持中立之外,赵盾、先克是一党,围绕在他们周围的还有栾氏、郤氏、韩氏、魏氏为其支持者;箕郑父、先都是一党,因为赵盾所设置的内阁序列中,他们的地位没有的到提升,因此对其很是不满。与其站在统一战线的士毂、梁益耳则是因为他们本来有机会成为晋国执政的,只是因为先克否决了他们统领中军的提议,导致他们不仅无法执政,甚至后来连内阁都没有进入。而另外一个叫蒯得的贵族,则是因为先克为人霸道,曾经仗着自己祖、父两代都是正卿,仗势欺人抢夺了他的堇阴之田(万荣县),因此怨恨先克,从了站在了反对党一边。
反对党因为在政治斗争中处于下风,无法通过正常的渠道获取权位,于是就产生了军事政变的念头。灵公二年冬,箕郑父、先都、士毂、梁益耳、蒯得五个人联合起来,率领私属发动政变,杀死了先克。赵盾迅速镇压了此次叛乱,先是捕杀了先都和梁益耳,之后又诛杀箕郑父、士毂、蒯得。
五大夫之乱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使得新的内阁成员迅速凋零殆尽。中军佐先克被杀,上军将箕郑父和下军佐先都受诛,原本的六卿此时就只剩下赵盾和荀林父两个人了。为了补充卿位的空缺,赵盾提拔荀林父为中军佐,以郤缺、臾骈统帅上军,栾盾、胥甲统帅下军,组成新的内阁。郤缺是早先火烧公宫的郤芮之子,受胥臣赏识而位列大夫,后来受赵衰的拉拢进入了赵氏的阵营。臾骈本是狐氏家臣,后来与狐射姑成为仇敌,转而成为赵氏臣属。栾盾和胥甲分别是栾枝和胥臣的儿子,在政治上也倾向于赵氏。
这样一来,从夷之蒐开始的短短两年时间里,赵盾就凭借残酷的手段,驱逐狐氏,杀二卿三大夫,剿灭反对势力,终于使得晋国的内阁成为了赵氏的私家领地,赵盾彻底掌握了晋国的政权。新继位的晋灵公年幼无知,更是不可能控制政局,这也就标志着晋国的君权彻底被卿权所取代了。
河曲之战
在赵盾彻底掌握晋国政局之后,灵公五年(前616年),秦康公又亲帅大军伐晋,攻取晋国的羁马。赵盾统帅三军六卿悉数出征,在河曲(今山西省永济县)与秦军展开决战。河曲之战的初期,秦军远道而来,利在速战,晋军采取上军佐臾骈的策略,筑垒固守消耗秦军,待秦军懈怠退军然后追击。这时逃亡在秦的晋臣士会因为对晋国内部的人事极为熟悉,就建议秦康公派人到赵穿的阵前挑战,赵穿是晋君的女婿,又是赵盾的堂弟(又或是堂侄),为人有宠而溺,好勇而狂,但缺乏军事素养。更重要的是,赵穿为人孤傲,对上军佐臾骈素来看不惯,因此极有可能破坏臾骈的疲敌之计,在他的阵前挑战,他必定会中计。
果然秦军在赵穿的阵前挑战不久,赵穿就不顾将令,率部出战。赵盾知道后极为恼火,但好歹也是自己的弟弟,一直以来赵盾对赵穿都有很高的期望。赵穿私自出战,让赵盾极其担心他会有所不测,于是就说道,秦国人如果抓住了赵穿,就等于是抓住了我们的一个卿,如果就这样让秦军得胜而归,我们的脸面还往哪儿搁?于是就号令全军出战救援赵穿。两军并没有深入交战,晋军在救回赵穿之后就撤军回防了。
秦康公一计未成,经过与晋军短暂的接触之后,知道自己不是晋军的对手,就决心要退军。但是他又害怕晋军追击,于是就派了使者去向晋军约战,说今天这仗打的不过瘾,我们才刚开打,你们就退兵了,这样可不行,咱们明天继续打,谁要不打谁就是王八蛋。
上军佐臾骈看到秦国使者心神不宁声音失常,认为秦军一定是惧怕晋军,想连夜撤军,因此建议趁机追击秦军。可赵穿这人,也正如士会所说的那般,似乎就是诚心跟臾骈过不去,他拉了下军将胥甲一起,挡住营门大喊说:“那么多死伤的弟兄们还在野外喂狼呢,你们丢下他们不管不顾这叫怎么回事啊?而且刚才秦国的使者已经跟我们约定好交战的时间了,你们不按约定想偷袭人家,算什么英雄好汉?”一群人好说歹说,赵穿就是那么任性,死活就是挡着不让追击。
赵盾遇见这样的猪队友也实在没办法,只好任由秦军夜里逃走了。因为赵穿和胥甲的阻挠,导致晋国错失良机,放跑了秦军,赵盾的心里是很不高兴的。但是碍于赵穿的身份,他只好对二人不予计较,但是内心里对胥甲已经产生了不满。
六年后的晋灵公十一年(公元前610年),因为郑国叛离,晋国召集诸侯伐郑,郑国派了大夫子家到晋国请和,晋国同意双方互换人质,郑国以太子夷、石楚入质晋国,而晋国因为没有公子可以委派,就送了两个公室的女婿赵穿和公壻池入质郑国,算是对赵穿的惩戒,但是不久之后就又把他召了回来。
而对于胥甲,则是在灵公十三年,将其发配到卫国,从此不知所踪,他的位置由其子胥克取代。到晋成公六年(前601年),赵盾死后,党于赵氏的新任执政郤缺以胥克有蛊疾为借口,废掉胥克,把赵朔塞进六卿之列。胥氏因此被排挤到了内阁之外,为后来的郤氏灭族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