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写下你对幸福的定义,并且回想一下过往人生,你自己目前属于哪种类型的人生?试着以旁观者的角度给自己一些建议。
昨天的学习最后我们说:“无论怎么打理这个时间花园,我们终究是希望自己可以得到快乐和幸福。”但幸福这个词只要一说出来,我们就觉得很“虚无缥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认真研究过,真的是这样吗?幸福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幸福的人生是否有一个定义?在五种时间的体系之下,应该如何去感知幸福?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个已经被无数人谈过的话题,但我们的目标是让它能够落地,让摸不到的幸福感,确切地被描述和定义。
当认知可以被定义,就可以被转化成行为。我们下次给时间花园播种时,我们就心里有数多了。
在正式开始今天的学习之前,请暂时放下对“幸福”这个词的固有成见。我们可以先不认为它虚无缥缈,我们可以从最朴素的含义去理解。下面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
你上一次感受到“幸福”是什么时候?
大家可以花一点时间去感受和回忆,是和亲朋好友的一个拥抱吗?是独自一个人去吃了一家期待已久的很好吃的店吗?还是完成了生存时间的逾越,找到了自己的长板和赚钱时间的方向呢?再或者是旅行途中,在风景最美的地方,什么都没想,就是放空的时间呢、大家可能想到了各种各样的场景,请大家先记住这个场景,我们来接着分析。
在哈佛大学有一门“幸福心理学课”,很出名,讲课的教授叫泰勒·本·沙哈尔。他写了一本书《幸福的方法》,其中给幸福做过一个定义:
幸福=快乐+意义。
还有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他对幸福的定义是这样的,他说:“幸福不是虚幻的概念,而是有物质和生理基础的,这些生理基础就包括,幸福感涌来时体内一些激素的分泌,比如内啡肽、多巴胺。所以幸福不会是简单的满足,包括金钱多少也并不能直接决定一个人是否幸福,如果要有一个定义,他认为幸福是:一种有意义的快乐。
大家看,这两种说法是一致的。最关键的两点要素:一个是快乐,一个是意义。
我们先记住这两个关键要素,再继续研究,怎么做才能获得快乐和意义。
说回到《幸福的方法》这本书,书里把人生分为四种基本模式,分别是:
享乐主义型人生、忙碌奔波型人生、虚无主义型人生和幸福型人生。
第一类 享乐主义型人生
对应在五种时间体系内,享乐主义型人生就是除了生存时间之外,就几乎都充斥着好玩时间的”好玩人生“。以当下开心为第一要务,未来后果怎样我不会管,今朝有酒今朝醉,花开堪折直须折!
第二类 忙碌奔波型人生
忙碌奔波型人生和”好玩人生“相反。生存时间之外,占据最大比重的可能是赚钱时间,而好看、心流和好玩都几乎没有或者很少,我们可以称它为”赚钱人生“。这类人总觉得,我达成一个目标后一定能快乐,我一定要买一套自己的房子、我一定要买一辆车、我一定要年薪百万,然后一直在追逐的路上。如果在路上忽略了对过程的享受,达成之后的开心快乐往往是短暂的,因为人总是会高估达成目标给自己带来的快乐。高考前,我们以为高考结束后可以开心好几年,但其实多久呢?可能也就半年?3个月?也可以回想一下,你上一个很努力很努力才达成的目标,是不是现在看起来一点快乐的感觉都已经没有了呢?”赚钱人生“就是在追逐中循环往复,这类人本质上是想用眼前的痛苦交换未来的幸福,但未来来的时候,就是一瞬间,有的未来一直都没有来。
第三类 虚无主义型人生
虚无主义型人生,是指那些既不享受眼前,也不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人生,可以叫“得过且过”吧,这种有点像是我们说的“佛系”。这类人,乍一看是无欲无求、心态很好,但其实很可能只是被动“佛系“。既然得不到,那就索性不争取。口头禅是: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放弃。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习得性无助“,有着类似的含义。这一类人的时间花园,大概率长时间被生存时间填满了,已经没有留出更多位置给好看、好玩、赚钱、心流,以至于后来即便有些地方开始空着,他们也没有种植任何东西,任由这些时间浪费下去。
简单总结一下,这三种人生的最终走向,就会发现,信奉享乐主义的”好玩人生“,可以带给人刺激和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会让人获得快感,但很快就会消失;忙碌奔波型的”赚钱人生“,是一种”幸福的假象“,总在追求。特别像叔本华的”钟摆理论“:达不到痛苦,达到了无聊,可能达成目标那一瞬间是会开心快乐的;这里的虚无主义,应该是人生体验最差的那一种,我们听到这样的人经常用”顺其自然“来安慰自己。
其实”顺其自然“应该是争取以后的听天命,而不是从头到尾的不作为。
第四类 幸福型人生
如果幸福型人生不可能是以上三种,它到底是怎样的呢?《幸福的方法》里说,应该是既享受当下所从事的,还能获得满意的未来,这就是幸福型人生的本质。这种描述就几乎是在描述我们前面讲过的心流时间。
这一类幸福人生的时间花园里,除了生存之外,最多的一定是心流时间。心流时间本身就是“享受当下所从事的事情”,同时心流时间还可以让当下从事的工作,取得最高质量的结果,让效果有如神助。既享受了当下,又获得了未来,与作者描述的幸福型人生一模一样。
你一定还记得,昨天我们提到的第三种人——邋遢但幸福的人。还记得TA们的花园模型吗?这些人因为沉迷于某一领域,所以大量的时间都是心流时间。纵然会忽略一些外貌健康上的需求,但是长时间沉浸于心流,这对于他们来说,第一获得了忘我的快乐,第二是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世界,都充满了深远的意义。而且与此同时,因为心流时间是最容易折叠的时间种类,他们的时间绝对有折叠,甚至不一定是二折叠、三折叠,甚至是四折叠或五折叠,在一定几率下都有可能发生。
在这里我们最能总结出的非常确定的一点,那就是时间花园中的最能提升幸福感的那株植物,就是心流时间。
心流时间就是幸福最本质的来源。
所以我们再重温《心流》这本书里的一句话,可以说描述得非常准确:
“最有价值的幸福,是集中在此时此刻,以自己擅长的专业技能,从事自己认为最有意义的活动。”
所以你看到这里,其实大家的研究都是相通的了。无论是泰勒的《幸福心理学》还是米哈里的《心流》,到这就交织在一起,互相印证。当然还包括彭凯平教授的那本《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提到的“福流”,其实都是同一种东西。
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今天其实是扩展阅读到幸福心理学的方法,映射到五种时间的体系之内,找到了时间花园中那一类最终成长为幸福感的植物——心流时间,接下来这些理论都将会用在时间花园的排列中。
希望通过今天的内容,可以帮助你打开一扇门,通过这扇门你可以得到自己幸福的定义,也可以看到自己处于怎样的人生之中,原因又是什么?又可以如何改变?
Day75 什么是幸福感植物包括?
请写下你对幸福的种类型的人生,试着以旁观者的角度给自己一些建议。
幸福不是虚幻的概念,而是有物质和生理基础的这些生理基础。定义,并且回想一下过往人生,你自己目前属于哪幸福感涌来时体内一些激素的分泌,比如内啡肽、多巴胺,所以幸福不会是简单的满足,包括金钱多少也并不能直接决定一个人是否幸福,如果要有一个定义,幸福是一种有意义的快乐。
幸福=快乐+意义
最关键的两点要素,一个是快乐,一个是意义。
《幸福的方法》这本书说,把人生分为4种基本模式,分别是:享乐主义型人生、忙碌奔波型人生、虚无主义型人生和幸福型人生。
我目前属于“忙碌奔波型人生”,正努力向“幸福型人生”进发。
幸福的方法,应该是既享受当下所从事的,还能获得满意的未来,这就是幸福型人生的本质。这种描述就几乎是在描述我们前面讲过的心流时间。
这一类幸福人生的时间,花园里除了生存之外,最多的一定是心流时间,心流时间本身就是享受当下所从事的事情,同时心流时间还可以让当下从事的工作取得最高质量的结果,让效果有如神助,既享受了当下,又获得了未来,与作者描述的幸福型人生一模一样。
“最有价值的幸福是集中在此时此刻,以自己擅长的专业技能,从事自己认为最有意义的活动。”
时间花园中的最能提升幸福感的那株植物,就是心流时间,心流时间就是幸福最本质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