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焉,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这里形容得道之人,却很不容易表达,只好勉强说说。得道之人是怎样一个人呢?
他其实是一个很谨慎的人,时而胆战心惊,时而又是容纳万物,能细腻地去体味世间万物,但不被拘束。
她也是一个大度,浑然忘我的人,有着诸多可能与潜力,能安静,包容,也有威严和端庄。
我想起孔子的画像: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当然,老子讲的不是外貌和表面,而是内心。庄子在《人世间》说:"外合而内(不)訾,其庸讵可乎?"
其实这不是讲独处时的状态,而是说,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可以表现一种什么状态。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会有冲突、有矛盾,即使什么话也不说,只要有人群的地方,一定会涌动或明或暗的冲突,即明争暗斗从来没有停止过。
我们的内心,总会有非常复杂的思绪,时而紧张,时而松弛:它就是一个江湖。人与人之间存在摩擦——无论是情绪的,语言上的,心灵的;内在的还是身体上的,怎么处理呢?
老子提出了一种解决和调节人际关系的办法。但,这要求比较高,怎么做呢?
做好自己,端庄,还有点严肃,但不能过于紧张,又要和缓,放松,能容得下他人,也让自己释怀,自在,如此才能与人和谐。
我想起一句话:团结、紧张、活泼。这可能吗?可以的,既保持清醒的觉察,又能安然做自己,自在放松,这是老子描述的状态,也是后来宋明理学家追求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