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指出,要持续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能够用更多时间和精力来服务群众。基层若以一种高度负载的状态进行运作,则会影响其治理和服务的效能。因此,为基层减负势在必行。但我们也应清醒的认识到,为基层减负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想要彻底铲除,当多管齐下、系统施治。
树立正确政绩观念,厚植“为民情怀”。答好追梦路上的新考卷,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我们党对领导干部的一贯要求。“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唯有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明白真正的政绩好坏不在于表面的“光鲜亮丽”,不在于短期内能够吸引眼球的“面子工程”,而在于能否真正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能否为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才能正本清源,把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心无旁骛投入到为民造福这个最大政绩中去。所以,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永葆一颗为民之心,时刻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既做显功,又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利禄、进退得失,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明确履职责任清单,力求“松绑减负”。基层负担之重,表象在基层,根子在上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基层该承担哪些工作,要把职责事项搞清楚。”为基层减负的核心就是把基层的权责定清楚,把那些不该基层管、基层没能力管的事项统统剔除出去;把那些基层该管、有能力管、管了老百姓叫好的事项一件一件固定下来,让每一位基层干部都能明白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深刻理解“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尽其责”的具体要求,在务实合理清晰的权责清单指引下,县、乡、村三级的责任才能分明、分工才能合理,基层干部才能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抓改革、促发展中去。
精准区分科学赋能,做到“撑腰鼓劲”。基层干部干事创业不仅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还需要良好的条件和保障,真正让基层干部干事有“劲”更有“径”。要推动要素向基层聚拢,整合优化基层工作机构,实现资源、政策、人才、服务下沉一线,让基层有人办事、有资源办事、有能力办事。要让基层有更多话语权,在人事任免、考核评价等方面更加重视基层的意见和表达,实现从“被动承压”向“主动问效”的转变。要坚决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对改革攻坚中的“无心之失”“探索之误”依法依纪予以宽容,让广大基层干部摆脱“不敢干”“怕担责”的心理,做到放开手脚闯、卸下包袱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