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一些想做自我疗愈的朋友,我开启了一个专栏《一个普通人10年自我疗愈的感悟》,来叙述我长达10年的自我和解路程。希望大家喜欢,有需要做自我疗愈的朋友也可以进行交流。
多年以后,和以前的同学谈起我曾经的抑郁,对方一脸质疑的问我:当年班里那个活泼调皮的女孩子也会得抑郁症?
的确,青春期里我是班里那个调皮活泼的女孩,班里很多人都和我关系很好,班上的各种活动都有我的身影,我可以参加运动会、晚会讲相声、参加作文比赛,和几个要好的朋友做组合,也很会和老师同学开玩笑,甚至在初中的时候班里很多人都很想和我交朋友,说我很有个性也很好玩,高中的时候几乎整个文科的班级都有我玩得好的朋友。
但这一切的外在都是表象,甚至是我刻意表现出来的假象,在学校之外的我多次写遗书,多次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和父母老师也存在很多的矛盾,有一段时间我非常的讨厌我出生在我的原生家庭里。
但实际上,我的父母都是好人,也一直在给我他们能给我爱的,只是当时的我觉得这些都不是想要的。
和所有的80后父母一样,他们希望我能有很好的成绩,但是青春期里我只热衷三毛、张爱玲和安妮宝贝,我希望如他们笔下的女主角一样自由、洒脱,而现实是我的父母对我很严格,除了上学几乎不允许我有过多的课外活动,朋友们的聚会我很少参加也就算了,最糟糕的是我买的一些小说杂志竟被他们称为乱七八糟的书给丢了。而且他们对我成绩更是严格,我当时的数学只要考不好就会被我妈扇巴掌,经常吓得我偷偷躲到了床底下。那时候我觉得我既没有行为的自由,甚至还失去了精神上的自由。
或许就是因为我有个很严格的父母,才会让我如此追求自由的生活,以至于我现在还经常拿“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网络词语开玩笑。这其实就是严格的父母常常养育出来的孩子,渴望自由,甚至为了自由会去打破一些规则。当然这样的父母也很容易养育出依赖型的孩子,没有自己的主见,任何事情都想靠父母,大部分的人都成为了“啃老”族。有一段时间,其实是觉得我是这两种孩子的叠加态:一方面我渴望摆脱父母严格的控制,一方面我又觉得自己很没有能力,需要附着他们才能生存。这就导致了我毕业后那一段时间很矛盾,在自己的选择和父母的要求之间拉扯,事情事情做不好,考试考试考不好,儿女儿女当不好,最后就崩溃了。
后来,我在自我梳理中发现,之所以我渴望自由、追求自由是因为那时候的我觉得自己被限制、被控制了。但是现在的我回过头来看当年的事情,我并没觉得我的父母真的想控制我,甚至我现在觉得一切对我的管束都是从爱出发的,只是对爱的给予是从他们的角度出发的,而不是我想要的爱。
当然这里不得不说到我是个高敏感的人,所以我总有“反刍”思维,特别是青春期这种反刍思维就更严重,特别在严格的原生家庭里,我总会觉得父母给我的任何规则都是为了掌控我,让我无法从他们的管控里逃离,甚至将这种思维扩散到了我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的母亲是一个很倔强的人,从小就要求我要听话却从来不听我说什么,我有任何的反驳都是一刀切。所以从小我就知道我想要的在我母亲那基本得不到,除非我能和她斗智斗勇,当然这样的成功的经历也很少。青春期之后我就开始想尽一切办法想要反抗她的控制和管束,然而收效也甚微。
这种失败的经历慢慢沉积在我的潜意识里,到青春期之后我开始觉得我好像也被命运控制了,比如我的成绩没有任何的突破,总会遇到那种严厉的老师,甚至想结交的朋友也会因为各种原因远离我。特别是三次高考失败的经历对我打击特别大,那时候我觉得我无力改变我的命运,就如同小时候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摆脱我父母的控制一样,就像如来佛祖压住孙悟空的五指山一样,我无法逃脱命运的牢笼。
在青春期里,我认为我潜意识对抗父母的管控的另一个方式就是——谈恋爱。其实我情窦初开的年纪还算很小,我初中就开始谈恋爱。现在几乎已经忘记了是什么原因就和人家谈上恋爱了,只是很喜欢那个男生被我支配做作业、陪我玩的感觉。尽管我整个青春期谈过的恋爱只有2次,现在想来也没有受到什么伤害,但是我却常常是在暗恋或者暧昧的关系里,甚至有段时间还曾试过广撒鱼的行为,给几个觉得帅气的男生写情书,如果有回信就很高兴了,继续不继续并不在意,但是很奇怪的是,我真的喜欢的男生我没有开口,因为我觉得开口我就输了,同时对追求我的男生我几乎是回绝的态度。
现在回想起来我曾经只是把年少的爱情当做一场游戏,重要的不是爱谁或者谁爱我,我要的只是这场游戏的控制权。这或许就是出生在管控型家庭里的孩子很容易出现的问题,当他们不能反抗原生家庭的控制的时候,他们会去控制另外自己觉得能控制的事情或者人,以便来平衡自己的内心。
当然这种行为或许还与我和我父亲的关系有关,我爸话非常的少,话一说多就开始争吵,而且我爸爸说话都很难听,我们之间的争吵非常的伤感情,导致最后我们之间几乎没有沟通。当时的我觉得他对我使用了冷暴力 ,甚至是试图对我用煤气灯效应。我在父亲这里得不到我想要的爱,所以我才会早早的进入恋爱,希望从另外一个或许能懂我男性那里得到父亲的爱,这或许就是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的另一种方式的延伸。
青春期的我其实很矛盾,我一方面是觉得我父母应该是爱我的,毕竟他们给的我吃的用的一点也不差,然后也经常说为我好的话。但是另一方面我觉得我的母亲用暴力、父亲用冷暴力来控制我,让我非常的痛苦,也让我用尽方法追求我想要的自由。所以那时候我和父母的关系也若即若离、时好时坏。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觉得我青春期很糟糕,是一场灾难,想要的都得不到,特别是亲情和成功,我是得不到命运垂青的人,尽管我一直用力的和命运抗争,一直在反抗父母试图获得自由。但是今天我来看,青春期的叛逆恰恰是我成长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我自我改变、自我成长的开始,只有痛过才会去追求幸福平静的日子,只有奋力的奔跑过才会珍惜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每一步都算数,都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