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声音的练习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主要的问题是环境。
普通人,除了广播专业在校的学生,不太会有比较好的环境进行持续从练习。有点像是英语的口语练习,除了客观的环境——身边没有什么说口语的机会之外,更重要的问题是,生活中的环境里,也没有比较好的环境给普通人可以放肆大声练习英语。所以,李阳的疯狂英语才显得那么简单但是却没有多少人能学会,坚持下来。
朗读亭,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案。等我有钱之后,我又多了一个可以投资的方向。
之前已经规划的一个建设是——有钱之后我给小区建半个篮球场。
但是,声音的练习现在还是可以做起来的,比如在开车上下班的路上,就是一个很好的可以放声练习绕口令的时间地点。
想想真是可惜,三四年前,甚至更早的十多年前,我已经知道了一点练习绕口令可以很好地帮助自己的口才,但是就是没有练习过几次。关键的问题是,当时我只是知道一点点绕口令的好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有比较系统的练习方法——从呼吸的练习开始。
这就是读书的好处。
过去的二十多年买了一些书,三五百本吧。但是完全没有方向感,完全是凭着自己的感觉走的。这两年在微信读书上,慢慢有了比较专注的方向——心理学、投资、编程、工具书等等。
甚至有了什么想练习的技能,都是第一时间在微信读书上先找起来,读起来。
有了书本比较系统的阐述,练习技能就系统多了,也有了很好的践行的系统理念。
二
午饭和办公室的两个同事吃饭,他们聊起单位的家长里短,“信息量”很大。
我知道的很少,也不想知道,如此一来,我成了局外人。我希望融入他们吗?不想了,如果说以前第一次在这个单位的时候有过这样的想法,现在完全没有了。
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对自由的向往。
更关键的是,他们除了聊起单位的闲话,生活、人生、家庭,什么不说。或者说起来是一种很无奈的态度,似乎完全不关心自己的人生、家庭。
我要和他们不一样,就必须做和他们不一样的事情。
三
达里奥的《原则一》还得拿起来从头读起来。
这两天我想到一个问题,如果我这么读书,读这些我们都懂但是就是做不到的和单位的同事格格不入,要离开的只能是我自己,他们是不可能会有什么改变的。就像今天中午一样,他们完全没有聊人生、家庭的意愿。更不可能会在国企长期共事。
多无聊,天天是单位的烂事。
但是,如果没有单位的琐碎,他们活着也没什么意思。只是不适合我自己而已。
四
和孩子的互动还不错。老二下学期上小学,现在就已经有了一点数学的逻辑思考知识了。
但是,最好不要表扬也不要批评。要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