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共同体视角下的教研组建设研究-----以农业教研组为例》课题于2020年开题,在两年来的研究实践中,课题组各成员认真学习,团结协作,扎实地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研究发现
开题以来,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在课题论证、课题分解、研讨交流、课题实施、经验总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1.开展系、校、市农业教研组的教学科研活动。为了不断积累经验,形成厚实的素养积淀,我们定期开展讲座活动,在两年的研究过程中,组织了1次南通市级、1次海门区级的中心教研组及多次校级系及活动,在课题成员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分享教学中的所得所思和各类研究成果,如课堂教学的同课异构、报刊杂志刊发的新成果、合作学习,共同开发平台可课程、考试题库等,从而不断开阔课题研究新思路;
2.大力推进教师共同学习、师生共同学习研究,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在两年的研究过程中,“课堂”一直是研究的主阵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教学技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你的运用在教学能力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教师的动力就小,所以采用了以赛促教的办法。教研组中以种植、养殖两个方向组团参赛,快速提升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能力。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也是技能之一,这方面加大校企联合,教师参加技能大赛,倒逼自己技能提升。我们将课题研究渗透到课堂实践,公开课、常态课、实践课、竞赛课、示范课、技能大赛、技能展示、校企合作学习中。为课题研究带来了更多的资源和更大的空间。
3.是开创了跨组学习、跨校学习、跨行学习的新局面。
教师学习能力的提升来自方方面面,所以学习也要跨学科、跨学校,不能闭门造车。在教研活动中,我们发现不同专业、不同教研组研究的思路可以借鉴,教师的教学又可以互通互融,在技术上,把生产上的技术员请进来,教师走出去,教师的思维更活跃,能力提升更快,学习的积极性更高。
4.是教研组教师能力提升,高考成绩显著,骨干教师增多。课题组成员经过研究实践,教学能力大大提升,外显为对课堂的更好驾驭。课题研究过程中,组织了一次南通市的教研活动,两次海门区的教研活动,多次校内的教研活动,多名教师开设了市级、区级、校级的公开课。在课题研究期内,多名教师获评南通市骨干教师、海门区学科带头人、海门区骨干教师。近两年农业专业职教高考列江苏省前茅。
5.教研组整体教科研水平提升
在课题研究期内,教师的科研水平大大提高。教师相继发表了六篇论文,期中涉及到共同体学习、中高职衔接、学科教学等多个方面。主持人还主编出版了一本国家规划教材《畜禽解剖生理》第四版。
(二)研究进展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课题组成员在确定的相继开设了一系列公开课、观摩课、研究课,课题组成员在一起讨论其中的得失利弊,集思广益,进行及时反思、及时总结,并撰写成论文,积极向各种刊物投稿,目前有多篇论文和教学设计在各种报刊上公开发表,教师共同合作参加三大赛,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打开了共同学习的局面。根据开题计划,如期完成了子课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