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了《许三观卖血记》,你就读懂了小人物的悲欢

“人活一辈子,谁会没病没灾?谁没个三长两短?

遇到那些倒霉的事,有准备总比没准备好。聪明人做事都给自己留着一条后路……”

在《许三观卖血记》中,作者余华这样说。

余华笔下的许三观,用卖血,补贴家用,艰难地维持生活。

他平凡地活着,不仅为自己而活,更是为家人的幸福默默付出着。

而这是每个普通人一生的写照!

作家史铁生说:

苦难既然把我推到了悬崖的边缘,那么就让我在这里坐下来,顺便看看悬崖上的流岚雾霭,唱支歌给你听。

就像许三观,他这一生,往前看,指日可待;往回看,风驰电掣。

而只管熬过茫茫黑夜、迈过沟沟坎坎,便会看到前路的光亮。

成年人的世界,写满兵荒马乱

许三观虽然生活在城里,但13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很快与人私奔。

他凭着记忆想走回村里找爷爷,却不想迷了路,还好遇到他四叔,把他背了回去。

虽然长大后他工作在城里的丝厂,却时常回到村里陪他爷爷和四叔。

一次,他在路上碰到了同村的阿方和根龙。因为好奇,他和二人一起去卖血。

后来,他用卖血得来的钱,娶了泼辣能干的许玉兰。

在5年的时间里,他们有了一乐、二乐、三乐3个儿子。

因为大儿子替弟弟出头,打伤了方铁匠的儿子,付不起医药费,被对方搬走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

那一刻,许玉兰彻底崩溃了,她说:

你们别抄我的家,别搬我的东西,这个家就是我的命,我辛辛苦苦十年,十年省吃俭用才有今天这个家……

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偏找苦命人。

这之后的各种天灾人祸,夹杂了现实的残酷和他对生活的妥协。

水灾和荒年时,他们一家5口连续近两个月,一天就吃早晚两顿,且只有稀粥。

其他时间全家人都躺在床上,不说话也不动,否则很快就会饿了!

就这样吃了睡、睡了吃,一直躺到了那年的年底。

好在一家人始终整整齐齐的,也许他们相信,哪怕同样的日子重复了一万天,也不代表下一天依然如旧。

就像契诃夫曾说过:

“我们要继续活下去,我们来日方长,还有很长一串单调的昼夜,我们要耐心地忍受行将到来的种种考验。”

生活中,我们也时常经历这种窒息的感觉,总以为迈过眼下的坎,后面就是一帆平顺,殊不知现实就是一个连环扣。

因为现实就是这般残酷,它只需轻微发力,就能将蝼蚁的生活倾覆。

生活张开獠牙时,我们不得不卑躬屈膝。

面对人生中的泥泞与荆棘,小人物只能凭借杂草般的生命力,为自己、为家人遮风挡雨。

不与苦难斗争,就被苦难打倒

知乎上,有人问:苦难有什么价值?

最高赞的回答是:

苦难就是苦难,苦难不会带来成功,苦难更不值得追求。坚强面对是因为苦难无法躲开。

关关难过关关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婚后,许三观过的第一关是“情关”。

三个儿子渐渐长大,可关于一乐不是他儿子的议论越来越多。

三个儿子里,他最疼爱的就是一乐,可他偏偏却不是自己亲生的。

很长时间里,他都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一家人出去吃面条,唯独不带上一乐,让他吃烤红薯。

许三观过的第二关便是“穷关”。

挨饿那年,喝了57天稀饭后,许三观不忍孩子受委屈,自己生日的第二天便去卖血,带着全家吃顿饱饭;

为了让一乐在乡下过得好些,在送孩子上船的路上,他又去卖血,把大部分钱都给了面黄肌瘦的一乐,叮嘱他照顾好自己。

在那段穷困的日子里,许三观身上的血一次又一次“应急”,成了家人生活重要甚至唯一的保障。

许三观过的第三关便是“病关”。

你能想象到从家乡走到上海,一边走一边卖血,需要多大的勇气吗?

一乐被查出患了严重肝炎后,情况特别危险,医生建议立即到上海的大医院救治。

许三观当即就把所有积蓄都给许玉兰,让她带着一乐先去上海,说剩下的钱不用她操心,由他来想办法解决。

他能有啥办法?除了四处借钱,无非还是卖血。

于是为救病重的儿子,他决心一路卖血去上海。

普通人卖一次血怎么也得调理两三个月,但许三观为了一乐顾不上自己的命,一路走走停停、几周就卖一次。

就这样,他几乎搭上自己的半条命,才凑齐了一乐的医药费,到鬼门关把儿子救了回来。

其实,想明白了,人活着,就是要不断经历和体验这世间的一切酸甜苦辣的。

不管好不好,那都是生活。

这辈子真的累啊苦啊难啊!

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我们难,却无可奈何。

不过正如莫泊桑在《一生》里写道:“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

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所有的苦难与背负尽头,都是行云流水般的此世光阴。

咬咬牙,便没有过不去的难关!

苦难中最难得的,是家人和美

人生最艰难的时刻,反而是最值得的时光。

因为,在平淡如水的岁月里,爱人、亲人和孩子可能是烦恼和麻烦的源头;

但在紧急救命的日子里,却是免于孤独、远离恐惧的定心丸。

灾难面前,一家人都要整整齐齐的,一家人在一起的温暖比什么都重要。

结婚后,泼辣能干的许玉兰,在床底下放着两口小米缸,在厨房里放着一口大米缸。

每天做饭的时候,她先按照全家人的饭量,从大缸里取出米往锅里倒后,再从里面抓出一把米放到床底下的小米缸里。

后来,遇到了荒年,许三观一家5口人,就是靠着许玉兰偷偷积攒的两缸米,就着野菜,度过了灾荒。

许三观生日这天,许玉兰破例煮了一回稍稠的粥,还提前拿出了过年才能吃到的白糖,撒进锅里。

一家人喝到甜甜的米粥,特别有幸福感。

不过看到孩子们饿得发黄的小脸,许三观心疼又难过。到了晚上,他干脆用嘴给全家人“炒”了一桌菜。

给三个孩子煮了肥瘦相间的红烧肉,给许玉兰清蒸了鲫鱼,最后还给自己炒了一盘卖血后必吃的爆炒猪肝。

黑暗中,听着孩子们发出的欢笑声,以及怎么也止不住的口水声,许三观笑了,似乎日子也没有那么难熬。

因为越是艰难的日子里,我们对安全感的需求量越高。渴望爱与被爱的安全感,是人类终极的归宿。

正如文中所说:

只要把命保住了,熬过了这苦日子,往后就是很长很长的好日子。

大灾大疫之年,一家人和和气气,每个人都健健康康的比什么都重要,这是每个成年人负重前行的勇气与底气。

写在最后

虽然看的是小说,但品的却是人生。

许三观这位小人物,就靠着卖血,扛着家庭一路披荆斩棘,走过风风雨雨。

他很平凡,但他却让我们看到,平凡人面对苦难最好的方式。

或许,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里,都有那么一段难熬的日子。

心里有苦,但却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

经历了种种坎坷和苦难,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得清楚的。

但如果生活很苦了,那仅有的一束光,也会把我们的人生照亮。

就像许三观一样,即使我们无法对抗命运,也要以笑的方式哭,伴着苦难,勇敢地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