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里当了十多年支书的刘乐来,想不到人到中年时人生大逆转,突然栽了跟头,几年后含冤而逝。
五十多年前一个初冬的夜晚,刘乐来被几个民兵勒令到了村里学校,五花大绑地站在了水泥做的乒乓球台上。也就从那一晚开始,刘乐来不再是村里的一把手,而是成了人人唾弃的“走资派”,自然而然地他的家境也开始败落。
贫农代表上台激昂发言,历数刘乐来的“罪状”,莫须有的罪恶帽子全扣在刘乐来的头上。说他十多年来作恶多端,独断专行,中饱私囊,和地主阶级同流合污。那几年的口号是“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刘乐来却不讲阶级斗争,经常与地主富农来往,无疑是阶级立场不稳。刘乐来还是某些地富反坏右家里的常客,有请就到。说他有个口头语,经常说地富子弟“都是好孩子”,这句话成了他挨批斗的主要原因。
有些人欲把刘乐来置于死地,无限上纲上线,甚至拳脚相加。当然,除了吃吃喝喝,收点好处之外,刘乐来的问题是"严重丧失无产阶级革命立场,随意给地富子女摘帽子甚至改成分"。实际上他也就是口头上说说,吃了人家的拿了人家的怎么也得给人家个说辞,成分也不是他说改就改得了的。
被揭露的"事实"不断地发酵,已成为村里众人皆知的故事……
造反者对刘乐来的指控,最后演绎成了一个有血有肉令人信服的故事。故事说1964年冬天,有一个在外地当工人的富家子弟,从西北回到老家。这人在外地受到了审查,单位要他回老家起证明,他就想趁此机会把成分改为贫下中农。为这事,富家子弟大动脑筋,他想支书好喝酒,就买几瓶老白干吧;支书有支气管炎,就买几斤白糖吧;支书身子单薄,就买件羊皮袄吧。这些东西在当时来说都很稀罕,一般人也买不起,而富家子弟用了两个月的工资,来收买支书。他回到老家的当天晚上,趁着夜深人静走进了刘乐来家的胡同,看看四下无人,便敲响了那两扇破旧的大门。
此时,刘乐来正一个人滋啦滋啦咂着酒盅,看到富家子弟送上的礼物,眼睛格外明亮起来,就说:“你啥时候回来的?坐下喝盅。”富家子弟论辈分叫支书爷爷,就说:“大爷爷,我给你捎来的老白干、白糖、羊皮袄,这些在咱这里都很难买的到。”说完还拿出了几张票子放在桌子上。刘乐来喜不自禁,连声夸奖富家子弟:“好孩子,真是个好孩子。”
富家子弟提出成分一事,说单位里老纠缠这事,大爷爷是否给证明一下。刘乐来几杯酒下肚,再拿眼看看那些稀罕的东西,就很爽快地答应了。谁想一年后,富家子弟被遣返回村,经村里人审问,佐证了这个事实,刘乐来为富家子弟改成分的事,像一根结实的木棍压在了他的身上,又有几只脚踏上去,再也无翻身的可能性了。
这有声有色的故事,让民兵们非常愤怒,立时"打倒刘乐来"的喊声响彻在泊庄村的上空,汽灯下千多张惨白的脸上充满了怒色,刘乐来的腰弯得更加厉害了,脸上渗出了豆粒大的汗珠,最终在一片骂叫声中瘫在水泥台上。
那些日子,刘乐来天天挨斗,几乎每天晚上都要站在乒乓球台上,翻来覆去就是这些事。我那时上四年级,根据批斗会听到的内容,在老师的授意下,我写了一篇作文,叙述了富家子弟给刘乐来送礼的过程,文中用了许多对话。不料老师拿着我的作文在全班读,还拿给其他老师看。这一折腾不要紧,支书的儿子跟我不算完了,天天放了学堵我的路。我以前怕他,现在不怕了,他老爹倒台了,儿子还这么横,就试着约着几个玩伴跟他斗了几次。后来他也就没多大能耐了,早早地辍学了。
最艰难的是,刘乐来一直处在身心被煎熬之中,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咳嗽起来头插到裤裆里,吐出大口大口的浓痰。村里人对他已没了兴趣,但是公社里不放过他,把他叫到十五里外的公社驻地办什么“一打三反”学习班。他的肺气肿已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一咳嗽就用大量的氨茶碱,结果在一次服用过量后一命呜呼!
自此,刘乐来的家境一日不如一日。那条曾经繁华的胡同,也日渐萧条起来。大门开始斑剥,墙皮开始脱落,房子似乎也漏雨了。有一次他儿子约我去他家里玩,也许我对那篇作文有些后悔,也许我产生了一点恻隐之心,或是他有什么吸引我的玩具。对了,他弄了一个瞎喳子,是一种很能咋呼的鸟,我很羡慕他有那只鸟,于是不由自主地跟着他走进了有些灰暗的胡同,走进了那扇破旧的大门。当走进他家正房时,看到了一双呆滞的眼神,他的娘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我,潮湿的屋里散发着一股霉味。我寒喧了几句,逃也似的离开了这个深宅大院。
….…
若干年后,当我写关于刘乐来的人生片断时,心里可谓是五味杂陈。刘乐来的悲惨人生,不仅他自己品尝了特殊年代给予他的苦果,而且让家人尤其是后代买单。当我把稿子发给刘乐来的嫡孙刘昆先生时,他的一句话让我缄默无语:"反观我的父辈和父辈的父辈,真是,时代的一粒沙,压折了两代人的腰。"他又说:"现在看我们自己家里,我爷爷三个儿子,两个女儿,这五个子女是很惨淡,我三叔早年海南当兵,为有个工作安置,转业前毅然把自己手指剁掉一个,回到昌乐酒厂后意外去世。我二叔从小残疾,后来辗转去了养老院,享受了国家养老的待遇,去年在养老院孤零零走了,无儿无女,所有的后事都是我一个人跑完的,最后在村北岭公墓一角弄了一个小小的土包。二姑早年就没了。大姑身体也不算好,开始絮絮叨叨。用俺娘的话说就是,好样的都早死了……"
刘乐来的悲惨人生,刘乐来的家庭变故,无不令乡邻们唏嘘不已,无不令后辈们扼腕痛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