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认知水平有限,想法就越单一,缺乏弹性,越缺乏判断力,人就表现得越固执
而当你的认知水平越高,你就越明白外面的世界之大。如果一个人很爱学习,那么她就比较容易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学习本身就意味着需要不断地改变自己
当你认知能力高、见识的多、读到的多、经历多了,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时,个人构念就会越丰富、越饱满
我认为,只要一个人牢牢地记住“不要绝对化”看问题,就会避免许多情绪困扰。我特别想强调一点,好事中会有“坏”的成分,坏事中会有“好”的成分;而且,对“好”或“坏”的判断主要取决于代表谁的利益
一个人不高兴或出现其他负面情绪是因为当一个激发事情发生后,自己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在驱动着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结果。识别出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很有必要,以后碰到类似情况时,就会采用合理的信念来面对问题
那些只认死理,不会变通,非黑即白,所谓眼里容不下沙子……的人,都抱持着不合理信念。情绪是“我”的信念,信念是“我”的信念,情绪自控人也是“我”那么“我”是谁?
弗洛伊德提出“我”在人格层面上,包括“本我”、“自我”、“超我”,这就是“人格三元”,其中“超我”又称“超级自我”
“本我”代表了人的欲望,遵循快乐原则。而“超我”代表了人的道德,遵循至善原则。“本我”和“超我”是对立的,存在着冲突关系。“自我”处于“本我”和“超我”之间,代表理性和机智,具有防卫和中介职能,它按照现实原则来行事,充当仲裁者,监督“本我”的动静,给予适当满足。“自我”的心理能量大部分消耗在对“本我”的控制和压制上
在人格结构中,“本我”、“自我”、“超我”三者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人格的整体。它们各自代表人格的某一方面,“本我”是生物本能“自我”,“自我”是心理社会我,“超我”是道德理想我。弗洛伊德主张这三种心理成分如果保持平衡,就会实现人格的正常发展,而一旦三者之间发展失调乃至遭到破坏,就会导致神经症和心理疾病。弗洛伊德把“本我”、“自我”、“超我”这三种力量描述为既互相独立又互相矛盾的心理过程,通过冲突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