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重述原文:片段中提到每个人都有高效学习时间段,提倡我们去高效利用高效时间段进行学习,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这个理念非常适合需要长时间高强度学习的人士,既提高学习效果,从而也能让自己得到适当的休息放松,缓解疲劳。首先,我们要去了解自己长久以来的作息规律,去找到自己学习状态最好的时间段。其次,为了让状态最好的时间段发挥最大价值,需要做足准备,找到可以让自己缓解疲劳的方式,比如小憩、听音乐、平板支撑或吃零食等。最后,做一个日常学习惯例表,将前两项内容展现在惯例表中,并按照执行。
AI:过去一周或一个月,你是怎么去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的?效果如何?
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片段中的概念并不是新知了,大家都知道要利用高效时间段进行工作和学习,并且安排适当的休息放松。所以我很纠结到底要不要用这个片段。但纠结了一天,还是决定拆它,因为知道仅仅是道理,做到才是真理。快期末考试了,所以备考占用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昨天早上起床后,觉得肩膀有些僵硬,想着去练练瑜伽回来后再看书吧,于是就去上了9:30-10:30的瑜伽课,下课回到家已经11点过,想着吃了午饭再看书吧。吃过午饭,在书桌前坐下,不到15分钟,困了。需要说明的是,我从来没有午睡的习惯,也很少有这样困的感觉,即使有,也能通过站起来走走或喝杯咖啡轻松缓解。但今天这些方法都没有奏效,所以我猜想应该是早上过度运动之后的反应。于是我就拿着书坐到床上,想着看看书再睡。一方面我头沉,看不进去,另一方面我觉得真的躺下睡了,又放不下考试,于是我拿着书在床上坐了几个小时,书翻了不到2页,觉也没有睡。我们有些时候只是机械的安排工作学习,身体已经发出信号让自己休息,但看到别人还在努力,就会对自己产生了休息这个念头而充满负罪感。但其实这是很愚蠢的,既没有产生学习价值,又消耗身体。我虽然知道自己的高效学习时间段,但并没有去合理的安排利用,也就造成了昨天一天学习效果几乎为零的结果。
A2:试想接下来一周或一个月,自己将怎样去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
接下来的3个礼拜,周一至周五我将高效利用自己的高效时间段进行学习:
1、明确自己的高效时间段:上午9:00-12:00,下午1:30-3:30,晚上9:30-10:30。
2、明确对自己来说有效的休息放松方式:听音乐,喝咖啡,瑜伽,小憩,水果。
3、制作惯例表,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