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故事如同一个丛林,进入其中是未知与冒险之旅,同时也很容易迷失自我。——《知行力》何伊凡
好的故事不一定代表语言能力好,语言能力好一定可以说出好故事来。
孩子年龄小的时候最喜欢听故事和讲故事了。
我家孩子3岁开始,经常在她玩的时候就听到她在那里碎碎念,自言自语地讲各种话,当然是没有什么逻辑的,但是我很开心她可以讲这么多,因为这是她在将她脑内的东西重新梳理的过程,也是将我们平常和她讲的话,说的故事,她自己看到的东西进行串联。
那我们此时就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结构力思维,再给孩子讲故事就有意识地构建结构,而当孩子到了写作文的年龄,就可以教孩子如何用结构力的思维进行写作。
要知道没有结构就好比搭建房子没有图纸一样,虽然材料都齐全,但是却无从下手。
那具体结构力思维要怎么构建呢?
开头:构建坡道
讲故事前1分钟,文章的前200字都是属于坡道的构建。
不吸引人的开头是无法让人继续读下去的,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好文章的开头给孩子看,或者念给孩子听,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为什么这个开头很吸引人,哪里吸引到他了。
比如开头一些制造意外,引发好奇都是非常好的吸引人的开头。
主体:连贯性
主体的重点就是要连贯,不要东说一下,西说一下;或者一会用第一人称,一会用第三人称;或者一会从自己的角度述说,一会从别人的角度述说……
这些都只会让别人觉得不知所云。
结尾:升华
如果我们给孩子说完了一个故事,没有总结升华,孩子可能听了就会忘。但如果有一个总结升华,会让孩子记忆加深,也会更加理解。
而好的结尾我们可以号召行动,也可以发出个人承诺,都是不错的选择。
其实想要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我们自身就要做到结构力的思维,才能潜移默化地让孩子习得这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