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者效应是说,动物在战胜一些较弱的对手之后,再与更强的竞争者较量,它们的胜算会比直接去跟强者竞争的胜算更大。用通俗的话说,胜利者下回更容易获胜。
浙江大学求是高等研究院和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中心的胡海岚研究组发现,这个效应背后的脑机制关键在于,哺乳动物大脑的中缝背侧丘脑投射往前额叶皮层的神经环路。所谓神经环路就是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在传递信息上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人员用“钻管实验”来验证结果。在一根两头开口的玻璃管内,实力强的小鼠和实力弱的小鼠从两头放入,最终实力弱的小鼠会被强者给挤出去。但人为调节前额叶皮层神经细胞的活动水平,会让竞争关系逆转。
胜利者效应可以在不同行为之间迁移
被抑制了这群细胞活动的好斗小鼠会变得消极,不再好斗、好推挤,还出现了主动后退的现象,最终在钻管比试中输给原先的“手下败将”。而原先战败的小鼠在被研究人员激活这群细胞后,变得更英勇,发出了更多的推挤,最终“逆袭”为获胜者。
不仅如此, 研究还发现,胜利者效应可以在不同行为之间迁移。这对人的实际生活也有指导意义。比如,也许在一场艰难的网球比赛前,你可以通过跟水平弱的网球对手比赛,甚至跟弱的对手打一场电子游戏比赛,拿到胜利来提高信心。
而后我去研究这种说法,才发现原来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是不认可“失败是成功之母的"认知心理学会认为失败会累积一个个失败直到习得性无助而后抑郁。
当年研究习得性无助的那只狗就是这样的。
这个实验是,把狗放到一个铁笼子里把所有的门都关上,狗逃不出来。
然后给狗施加难以忍受的电击。
多次电击之后,这只狗就不再会四处东奔西跑寻找可以逃出那个笼子的方法了。
而是一动不动的躺在笼子了,哀嚎都不哀嚎了。
当这只狗放弃了求生的欲望再也不再努力的寻求生机,改变的可能性的时候。
塞林格曼就把这种现象称之为“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这个概念可以解释一些抑郁症病人的发展过程。
我当年看研究就看到了习得性无助的研究。
直到看到“胜利者效应”再回去查。
发现塞林格曼在习得性无助之后还做了一个习得性乐观的研究。
还是那只可怜的狗。
要如何让它从一动不动,抑郁的习得性无助的状态走出来呢?
很简单,就是训练它,当它动一点点就给吃的或者其它的奖励,慢慢的这只狗开始站起来。慢慢的就走出了笼子且慢慢的还可以做一些挑战的动作。
而胜利者效应的神经机制被揭开的论文出现。
我才意识到,失败的经验会形成失败的神经回路,胜利也会。
因此定小目标,积累小的胜利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我现在也明白了,为何所有的考试,刚开始的题目都相对简单。
因为累积做对题目的胜利,才能运用这种成就感去可能挑战成功难的题目。
一两个月前,我监督了一位抑郁症患者。她的任务一开始给我的特别多特别复杂。
但她当时其实大部分时间是都是看看手机,做不到的。
于是我建议她刚开始,每天哪怕只要出去一趟就是胜利了。可以自己奖励自己。
她一开始觉得这叫什么胜利,但她确实出去了。
过了几天开始跑起了步。
但她还是不愿意奖励自己,因为觉得自己做的又不好,每天就一个小时的跑步其他时候都是在逃避生活的困难。
但我每次都很夸张的夸他。
且让他写下自己的成就日记。“今日跑了30分钟步,很棒”
就这样前半个月有十天走出去运动了。
再后来,他的成就笔记上,会开始出现比如说约了一个朋友出来。
比如说开始写论文开题。
一个个微小的胜利的累积,他的整体情况好了很多,再也不是每天只能吃着药昏昏沉沉。脑子里想着这些年的失败。
而是可以积极的做一些事情,而最近开始学会了奖励自己,自己表扬自己。
看胜利者效应的运用很简单也很有效率。
积累小的胜利可以慢慢去积累大的胜利,积累信心也愿意去再多尝试。
而失败会让我们失去往前主动尝试的信心,于是失败可能会导致更多的失败。
但现实的问题是,失败太常见了。
当年披头士唱片都已经卖出了2亿张的时候,依然会去录demo的时候去签新的公司的时候被拒绝,还说他们声音太难听。
顶级的运动员也依然还是会失败。
因此现实中我们遇到困难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的时候其实会很常见。
因此遇到这些的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不应该是想着如何解决这个困难。
而是想着当下可以做些什么可以得到一点点触手可及的胜利。
用小的胜利去敲出更多的胜利。
狭路相逢,以往积累胜利更多的人更有可能取胜。
因此日常生活中除了从失败中吸取经验还需要建立自己的胜利事件清单。
且最好写一份慢慢的有着自己这些年胜利果实的成就日记。
遇到失败的时候难受到不行的时候拿出来翻一下。
定小目标,完成一个小目标再往前走。
康校长是最擅长鼓励学生的。他是我一直学习和模仿的对象。鼓励的作用就是让学生养成乐观的性格,人乐观了,就会不惧失败,不惧失败,就会成功,根据胜利者效应,成功是成功之母,学生会一次次地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最终收获幸福的人生。
之前看了胜利者效应,但是没有仔细思考,没有形成文字,印象也就很快消失,这次再看到胜利者效应,犹如故人相见。这提示我以后一旦有“灵光乍现”的时刻,一定要记录下来,否则感觉自己丢失了“一个亿”。
联系之前的文章,慎重出战,毛主席说初战需要贯彻的三原则。
第一:必须打胜;
第二:必须照顾全战役计划;
第三:必须照顾下一战略阶段:
为什么初战必须贯彻这三原则,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主动权。主动权即是军队的自由权,军队失掉了主动权,被逼处于被动地位,这个军队就不自由,就有被消灭和被打败的危险。
初战的第一原则,必须打胜仗,其实本质上就是属于胜利者效应。只有胜利才能换取接下来战斗的胜利。
抗日战争,在战略的防御战之中采取战役和战斗的进攻战,在战略的持久战之中采取战役和战斗的速决战,在战略的内线作战之中采取战役和战斗的外线作战。这是整个抗日战争应该采取的战略方针。本质上就是积小胜为大胜。
联系到自己的教学,就是smile consistently; express belief, especially when they are finding it difficult to believe in themselves; builds on every small succes and continues to celebrate success, never ever utter a negative stat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