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的心里,林徽因、徐志摩、金岳霖之间的故事如数家珍,他们的多情,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才绝,如同那个时代穿越到当代惊艳了多人的茶余饭后,但是,在那个时代,还有一位名人,与林徽因之间保持良好的友谊,他对待林徽因如友,如子,相互守护着他们之间彼此的友谊。
他就是写了在半年的时间内,给女学生张兆和写了几百封情书(无法求证具体数量级)的沈从文。
为什么沈从文会认识林徽因?为什么沈从文对林徽因会有对待母亲一般的依赖?很多疑问,在各种历史史料中梳理,一一阐述。
我们先理一理人际关系脉络,再进入正题。胡适,沈从文有个共同的好朋友是徐志摩,徐志摩追求的好友叫做林徽因。于是,就出现了徐志摩介绍沈从文给林徽因交往的切口。1929年6月,徐志摩去北平,与沈从文见面后,又去西山看望生病的林徽因,而在这段时间,经由徐志摩介绍,沈从文与林徽因、梁思成正式结交为友。三个月后,沈从文去了青岛任教。这成为他们初次接触的渐入式交往。沈从文开始从徐志摩那里更加了解了林徽因,那一种玲珑剔透的女子吸引了他。
据费慰梅的《梁思成与林徽因》一书记载,沈从文在1934年担任《大公报·文艺副刊》的主编后,林徽因大部分作品被在此报刊刊发,一位认为对方是玲珑剔透,一位认为文字的艺术性和奇异生活让自己更加期待。
他们成为好朋友,虽然没有徐志摩、金岳霖之间为后人津津乐道,却有一些有趣的地方。
比如,他爱上了北京的作家高小青,写了一封信给其中张兆和,作为妻子饶了他。沈从文非常奇怪,认为当一个人爱慕和关心某个人时,他就这么做了,怎么可能不写信告诉妻子呢?特别委屈的沈从文写信给林徽因求助。
理智的林徽因在1936年2月27日给沈从文回信说:“接到你的信,理智上,我固然同情你告诉我你的苦痛,在情感上我却很羡慕你那么积极那么热烈那么丰富的情绪,至少此刻同我比,我的显然萧条颓废消极无用。……我经常被同种的纠纷弄得左不是,右不是,生活掀在波涛里盲目地同危险周旋,累得我既为旁人焦灼,又为自己操心,又同情于自己又很不愿意宽恕放任自己……”
林徽因的回应核心内容,你别过于放纵自己,她对沈从文的外遇想法给理性的建议,而并非站在女性角度的抨击,这一点非常值得玩味。
又比如,张兆和有一段时间与沈从文闹了意见,回到了南方娘家(应该是苏州),沈从文一个人暂居北平。有一次,沈从文忍不住哭着赶到林徽因、梁思成家,希望得到林徽因的安慰。
这种撒娇式的依赖,从某种成熟源于两个原因,一是沈从文天生的敏感性格,二是林徽因的理智、宽容和母亲。这两个原因糅合到一起,让人产生了孩子对待母亲那么的错觉,细思恐极。
除了这样的感情,他们也成为在文学界很好的朋友,一对秒人。
萧乾在《一代才女林徽因》文章中记录了沈从文、他本人和林徽因的交往,也为后人彰显了沈从文与林徽因之间的神交知己关系。萧乾说,他接到沈先生的信,告诉他,有一位绝顶聪明的小姐看上了你那篇《蚕》,要请你去她家吃茶。星期六下午你可来我这里,咱们一道去。沈先生即是沈从文,那一位绝顶聪明的小姐便是林徽因。自此他们搭上了线。而作为观察者的萧乾认为“徽因的健谈决不是结了婚的妇人那种闲言碎语,而常是有学识,有见地,犀利敏捷的批评。”
他们为什么能成为知己好友,为什么沈从文喜欢向林徽因清楚,以下的原因或能解释这个问题。
第一,他们都是极度诚实的人。
有一次,林徽因与丈夫梁思成坦诚,“自己苦恼极了,爱上了两个人,不知怎么办才好。”这两个人,就是梁思成和金岳霖。希望得到丈夫的理解。沈从文在与张兆和结婚后,爱上了一个人,一个沈从文的粉丝、沈从文老乡熊希龄家的家庭教师、文艺女青年,叫高青子。他与张兆和坦诚了,然后被骂得狗血喷头。他们的诚实如同一辙,所不同的是,林徽因对待感情更加理智,知道自己最终的需要是什么?
第二,他们都是才情满溢的人。
林徽因对沈从文的评价是:“他的诗人气质造了他的反,使他对生活和其中的冲突茫然不知所措,可我又禁不住觉得好玩。他那天早晨竟是那么迷人和讨人喜欢!而我坐在那里,又老又疲惫地跟他谈,骂他,劝他,和他讨论生活及其曲折,人类的天性、其动人之处和其中的悲剧、理想和现实!”而沈从文对林徽因的天马行空、胆识、理智佩服。
他们之间的感情,更类似一种知己之间感情,他依赖她,而林徽因也乐得帮助这样一位才华横溢,楚楚可怜的朋友。
1949年,沈从文一度被批判,生活、事业和爱情都进入了低谷,精神被打击几近崩溃,他想到了自杀。这世上多是落井下石之辈,鲜有雪中送炭之人,在沈从文最困难的时候,林徽因挺身而出,不畏人言,林徽因与梁思成商量,把沈从文接到北总布胡同三号的家里,悉心照料。而那时的林徽因也是大病不已,进入生命的最后六年,肺癌到了晚期,整夜咳嗽。
6年后,林徽因的去世给沈从文的打击很大,他反复被掏空一般,沈从文的世界,再也没有这样的女子,爱护他,类似知性女子的谆谆教导。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人生不过如此,分分合合,浅尝辄止,如此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