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包饺子。好吃不过饺子。这是北方人的饮食习惯。
冬至饺子夏至面,年夜饭里上饺子。
结婚前,家里一般是除夕当天下午开始包饺子。这时爸爸剁馅子,妈妈和面,然后找出六个或八个2分的硬币,清洗干净,再用开水烫烫消毒。之所以选择2分的硬币,因为当时1分的有点小,5分的有点大,2分的居中,大小合适,还是双数,寓意好。这个在每个家庭中是不定的。我家是这样。而且这硬币每年就用一次,用完后就包装牢固,特意放起来。也就是专钱专用。谁吃到的钱多,就代表着来年挣钱多。过年除夕夜,将近12点时,就有人下饺子,有人放鞭炮。在我家,一般吃过黄昏晚饭后,这些活不用女人做了,她们只坐在炕头上喝酒吃菜,忙碌了一年,也该歇歇了。另外一种说法是,这牵扯到所有老祖宗回家过年,是与祭祀有关,不能用女人插手的。无论怎样,里里外外忙活了一年的女人们,可以心安理得的坐下来让男人干干屋里活了,也是一种享受。这种风俗在爷爷奶奶去世我们不再回家过年就没有延续过,因为平时做活不分男人女人了。爸妈就两人在城里自己家过年,计较也少。老家只有二叔一家三口,守着老屋,挂着竹子,祭祀着老祖宗,其他人只有遥寄了。
后来,我出嫁了。来到婆家,发现又是另一番做法。
婆家除夕夜做素饺子。前几年我只参与擀饺子皮,馅料怎么调理不清楚,只感觉比其他人家的素饺子好吃,香。这几年,婆婆年龄日益增大,好多事情力不从心。于是我就接手了。以前一步步在婆婆的指导下操作,没用脑子记过,好几年过去了还不能独立操作。今年我用手机拍照,记录下来。
馅料需要的材料是菠菜,大豆腐,胡萝卜,细粉,大白菜,还有关键一料,这才体现与众不同处,那就是五花肉所以我都不知道这是不是纯正的素饺子。
腊月29,把所有馅料准备好,菠菜,细粉,胡萝卜,大豆腐都焯水后剁碎,各自单独放容器中。大白菜剁碎,用盐杀水,攥净水分,备用。猪肉肥瘦相间,切小块备好。葱花准备一些。
腊月30一大早,我一般是六点半左右过去婆婆家,开始制作。
点火热锅,倒入适量食用油,放葱花爆锅,然后放入猪肉炒至断生,依次放入大白菜、胡萝卜、菠菜、细粉、大豆腐翻拌均匀即可(如果炒锅小的话,也可以细粉胡萝卜,大豆腐单独炒,单独凉,最后搅拌),放到窗口空气凉的地方,让馅料快速降温凉透。
没有搬到楼房住的时候,在老家大院子里,用大锅炒制馅料,然后放到院子里,一会就凉透了。在楼房只能放到阳台或者北窗台,时不时用筷子搅拌一下,以防外凉里热,馅料变质。
凉透以后就是正常拌馅流程:植物油,盐,味极鲜等依次加入,搅拌合适即可。
这饺子要从除夕夜一直吃到初二早饭,初二中午送年就换成纯肉馅饺子了。所以一包就包吃5顿饭的,家口大包的就多。以前婆婆有定数,一般是六盖帘,还是很大的盖帘。包完后放到院子里自然上冻。也往往因为吃不完或者天气暖而变质发酸。后来,住楼房,地方受限,就慢慢习惯着少包或者冰冻在冰箱中,多少也得四盖帘。不过是小号的盖帘了。
婆婆家不包真实的硬币,用小圆形的皮子包完,把面翅去掉,保留整个圆圆扁扁的饺子,就是钱了;还有把面翅捏成麦穗状,一般一个盖帘上各有两个或者四个就好。
每次吃饺子都要祭祀,祖宗5个碗,灶王1个碗,门神1个碗,天地3个碗,每个碗里2个水饺。再加上给老人家两盘,每盘4--8个水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