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告别

我从来没有见证过一个人因为疾病而痛苦的存活着直至死去的时刻,虽然我亲身经历过手术,也看到了身边人的衰老,但我从来没有认真想过死亡这件事,也从来没有认真的考虑过自己的亲人离自己而去该是怎么样一个场景,直到去年8月份,我接到了一通电话:我爷爷亲手终结了自己的生命。他很健康-没有任何疼痛或者疾病的症状,也没有出现任何超出常人理解范围的异常行为或举动。

爷爷是我最爱的亲人,是我的精神支撑,大家包括我都不太能够理解爷爷为何选择死亡,他40多岁得了早期食道癌,需要大笔手术费,且需要切除部分胃的时候,他选择了活;他的大儿子得了精神病,把他辛苦积累的家产败光的时候,他选择了活;他的大儿子选择了永远消失,给他留下了还在读书的三个孩子(一个10岁,一个12岁,一个14岁)的时候,他选择了活;好不容易三个孩子都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开始工作,有能力让他不用再辛苦的赚钱的时候,他选择了死。

所有人都说他傻,我们所有人也都愧疚于没有能多为他做一些“我们自以为能让他开心”的事情,我时常想念爷爷,同时也深深的自责于自己没有做的更好,让他有更多可以“炫耀的资本”(他喜欢夸耀我们,这代表了他的功绩),这样或许他就愿意多在这世上留一会会儿。

爷爷作为家中的长子出生于1946年,但爷爷从来不对我们讲他年轻时候的经历,我真正开始“认识”爷爷的时候,爷爷已经50岁了,但他一直从事辛苦的体力劳动工作到73岁,爷爷很热衷于赚钱,只要能赚钱,甭管活多累多脏他都会去做。他自己极其节省,对我们姐弟仨格外大方,他很希望我们能取得一些名望上的成就,并且特别喜欢过分夸耀我们取得的成绩,我之前一直不太理解爷爷这种行为,我把这个事情理解为爷爷的“过分虚荣”。

虽然爷爷从来没有对我们讲过他的生活或工作存在任何困难,但我们都觉得爷爷很辛苦,因此作为小辈的我们,总是想要通过表达自己取得的成就来取悦他,鼓励他赋闲养老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孝心,而时常忽略爷爷自己真正开心的事--他特别喜欢与我们分享他的快乐-他这个月又赚了多少钱,他的工作能力得到了老板、同行的认可等等。

如果我能早一点读到《最好的告别》这本书就好了,《最好的告别》鼓励社会、医疗机构、个人对待重病或者老人提供善终服务,希望大家每个人都能够重视到重病或者老人在他为数不多的日子里,他本人究竟是想做些什么事情?什么事情对他来说是重要的?他认为怎么样才能使他维持做为一个人的尊严和体面的生活?

或许《最好的告别》这本书也并不会改变爷爷的结局,但我会知道要与爷爷谈谈心,聊一聊衰老的问题,试着让他理解也让自己理解衰老这件事究竟给爷爷带来了什么生理变化和心理影响,这样我就能知道爷爷为什么在我们大家都支持他出来工作的时候,他为什么选择了放弃?毕竟他在这之前是吵着闹着甚至采取离家出走的手段逼迫我们要让他出来工作。

我们不想让年老的他不开心,所以我们选择支持他出来工作,但我们都忘记了我们之前一直想让他不工作的理由:2020年的他已经74岁了。74岁的他开始力不从心了,开始变得容易疲惫、困倦,或许他还发现了自己其他的一些衰老症状,但他不愿意跟我们讲,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衰老。对他来说,不能够做点什么的活着毫无意义,让他痛苦万分。他的儿女们、孙辈们都已经过上了还不错的生活,没有什么值得他挂念的了,他唯一痛苦地方便是他认识到了自己的衰老,衰老让他不能够出去工作,他丧失了他自己的”活着的意义“,所以他选择了终结自己的生命。

我以前一直都觉得爷爷的一生极其悲苦,他一生都在从事着极度劳累的体力劳动,背负着沉重的生活重担,但现在想想,其实爷爷在劳作的时候他是幸福的,他不是不同我们讲述他劳作的辛苦,他是从来不觉得辛苦,因为他的劳作让他觉得他活着存在极大价值,他通过努力工作,让家里人可以有更好的生活,让孩子可以去大学念书,这是他的全部的活着意义,一旦这个意义消失了,他便觉得自己掉入了无边的痛苦的深渊。

我现在觉得我理解了爷爷的告别,我相信爷爷在选择告别的时候是在选择摆脱痛苦,所以我不应该难过,我应该感到欣慰的是他没有继续经历衰老带给他的更大的痛苦。

                                                              一路走好,爷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