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又快端午了。又到了粽叶飘香的日子了,那绿油油的粽叶,有三角形的,四角形的,还有扁平的。和那红艳艳的枣子,还有雪白的糯米,各种粽叶,已经不大不小占据了集市的一片江山。
今天一大早,姐夫来敲门送了一大包还热乎着的粽子。粽子是老公姐姐隔夜包的,估计闷了一晚,所以一早出门就给我家送来了。
打开包着的袋子,便飘散出一股粽子的味道,粽叶清香,弥漫在空气中,又一缕缕钻进人的鼻腔里,很有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狠狠地吸上几口,让这种味道长久驻留。想像着热气腾腾的出锅时,那挤着的那些俊模俊样儿、不安份的粽子,叽哩咕噜,活泼可爱。
我不会包粽子,小时候都是妈妈包,如今妈妈病了,没能力包粽子了。老公姐姐便每年包了送来给我们吃现成的,想想也真幸福。感觉还是妈妈的味道。
想想在那些物资聩乏的时代,总是盼望着过节,因为过节妈妈总会弄好吃的,特别是端午,妈妈总会包粽子。
早在端午前几天,妈妈就开始着手准备了,采粽子叶子、煮叶子、准备捆绳,都早早地备下了。然后接下来主要是安排各种配料:金丝小枣那是要挨个上手挑选的;豆沙是要挑选豆子,自己熬制的;糯米都要提前准备浸泡的……
准备就绪开始包粽子,妈妈先把二张粽叶放在手心,顶头交叉,在中间一折,粽叶折出个脚,象个漏斗形,再在折出的角里放进糯米和枣子或豆子等,然后手指翻飞把粽叶盖过糯米,粽叶用手指扣住,最后用准备好的线一头用牙齿咬住,一头缠上几圈扎紧,打个好看的蝴蝶结,一个漂亮的粽子就完成了。
我也曾想过也学着包粽子,可每次都是失败在粽叶翻过来,用手指扣住粽叶这一环,这应该是需要技巧的,因为我包出来的就没有这么紧实,有时糯米就会从漏斗下面漏出来,包出来的粽子就不成型,软塌塌的。
粽子包好后,一个个排在大铁锅中,加入满满清水,盖好锅盖,在土灶上烧火煮。煮一个多小时咕噜咕噜水在翻滚,粽叶的清香已经飘了出来,满屋生香,但不能开盖,还需慢慢闷。最好要闷个一晚,粽子才更糯更结实。
那些年等粽子真是一种至今难忘的折磨,可也正是那漫长的等待,才换来了第二天一早的唇齿留香。
妈妈打开锅盖的时候,一股浓郁的粽香充溢着满屋满院,轻轻地咬上一口,那种甘甜直达心窝。那一刻也终于明白这一晚的等待是多么物有所值了。
如今的粽子品种越来越多了,也一年到头都可以买来吃了,却怎么也吃不出当年的味道了。
但每当又到一年端午节,又是粽叶飘香季时,那浓香碧绿的粽叶,配上软糯香甜的糯米,再系上长长的五彩丝线,总会勾起我满满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