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被讨厌的勇气》

读完《被讨厌的勇气》,犹如收到当头棒喝。有很多时候,自己确实很在意别人的眼光,别人怎么想的,别人是否喜欢,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丢失了自我,把目光聚焦在别人的身上。

而被讨厌的勇气就是,我要按我喜欢的方式来生活,我要做我认为对的事,不去在意别人怎么样?别人怎么样那是别人的事情,而我们就是把主动权拿回来,向外观变为往内看,当我们拥有被讨厌的勇气,就是真正的做自己。

阿德勒心理学像一柄锋利的手术刀,剖开现代人精神困境的肌理,揭示出令人战栗的真相:我们早已在潜意识里,为自己编织好痛苦的冠冕。

书中“课题分离”的概念如当头棒喝。那个总在聚餐时沉默的我,突然意识到所谓的社交恐惧,不过是精心设计的自我保护装置——用“不善言辞”的标签逃避被评价的风险。就像书中所说,我们总把“原因论”当作安全毯,却不愿承认“目的论”的残酷:当下的痛苦状态,恰是自我选择的结果。

在东京的早高峰地铁里,我尝试实践“被讨厌的勇气”。当邻座乘客的咖啡泼洒在我的西装上,脱口而出的不再是“没关系”,而是平静地递上纸巾:“请您下次注意。”这个微小的改变,让我触摸到阿德勒所说的“横向关系”的真谛:不讨好也不攻击,只是如实表达。那些臆想中的敌意目光,不过是内心恐惧投射的幻影。

真正颠覆认知的是“共同体感觉”。我们习惯将世界切割成无数个同心圆,用世俗标准丈量自我价值。当我在项目汇报中放弃精心修饰的PPT,转而展示真实的思考过程时,预期的嘲笑没有降临,取而代之的是同事们真诚的讨论。这印证了书中的洞见:当我们停止在想象剧场里扮演角色,才能看见真实世界的样貌。

这部哲学对话录不是心灵鸡汤,而是存在主义的清醒剂。它告诉我们:自由从来都需要支付代价,而勇气就是那张被世俗眼光揉皱的通行证。当我们停止在他人期待中寻找坐标,生命的罗盘才会指向真正的北方。在东京塔的观景台上俯瞰万家灯火时,终于懂得:被个别人讨厌的勇气,正是通向自由的窄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