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这是《无声告白》封面上的话,刚刚看完这本书,合上书,感觉有股沉重的钝痛慢慢地侵蚀着身体,久久不能平静。
刚毕业和别人合租时,室友姐姐告诉我她一个女同学的“励志”故事。那姑娘全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女儿嫁个有钱人,拥有一套海景房。这姑娘学业自然一塌糊涂,家人也都不放在心上。姑娘高中毕了业就去做高档小区的售楼工作,因为人家知道,那是她能容易接触到有钱人最多的地方。当然姑娘本身姿色不错,又会打扮,最后如愿以偿嫁了个八十多岁的有钱老头,自己住上了高档别墅,还送给了娘家一套海景房。我当时听了就感觉五味陈杂。现在突然想起来,不知道这个姑娘过得幸福吗?家人的期望就是她自己想要的吗?她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吗?
大部分中国家庭的孩子,尤其是像我们这代独生子女,承载了太多父母的期望。从学生时代起:考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大学,“其他的事一概不用你管,把学习搞好比啥都强。”这样的话,母亲说过不止一次。早恋?那是我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想到可能产生的后果,自己就首先吓破了胆。我很自觉地每天认真学习,虽然不能保证每个时间段都专注高效,但是也不敢浪费时间在与学习无关的“娱乐”上面。偶尔课间休息时看看《青年文摘》和《读者》就已经是莫大的放松了,尽管后来都被教数学的班主任没收了,并且明令禁止看杂志。
高三那段时间,我一整年都没有看电视,那时候正是超级女声的第一期,很火,连父母都知道李宇春是谁,我却不知道。记得有一次放假爸妈不在家时,我偷偷打开了电视,我现在早已忘记当时看的是什么节目了,但依然清晰地记得我的心一直砰砰跳个不停,耳朵像惊恐的小鹿一样竖起来听着外面的动机,生怕父母提前回来被发现,我甚至都没有坐在沙发上,就那样拿着遥控器站在离电视一尺多远的地方:一是怕沙发上留下可疑的屁股印,二是万一他们突然回来我可以迅速逃离现场。
突然,我听到熟悉的自行车链条“当啷啷”的声音——那是快到家门口时自行车滑行的声音。来不及仔细辨认,我赶紧迅速关掉电视,把遥控器放在它原来的位置,拔下电源插头,关上客厅门,飞速跑回自己房间,关上自己的门,坐在书桌前,打开书本,拿起笔——这一连串动作估计仅用了3秒钟,像逃生演练一样。结果是父亲回来了,比平常下班早回来一些。他可能发现我偷看电视了,也可能没发现。但是我坐在椅子上,惊魂未定:愧疚、担心、害怕和压力混杂在一起,涌向我的喉咙,酸涩不已,我感到自己快要哭出来。
大学毕业后,他们的期待是考公务员,我试了两次失败后,他们也死心了,但还是不时地会数落:你要是考上公务员,工作稳定清闲,好对象也多……
年龄大了,他们又催促赶紧找对象,赶紧结婚。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不敢接母亲的电话,电话那头早已不再是没玩没了的关于她的期望没实现的唠叨了,而是接起来,不出声。我也沉默。过一会儿,我问:“咋不说话啊?”
“唉……”一听到这种夹杂着失望、无奈和否定的叹息,我的心就好像被一只粗硬的大手攥紧,猛地拖入深渊。“我还能说啥啊,有啥好说的。”
接着陷入了两头都沉默的状态。直到过了很久,那边也没有要挂掉电话的意思。但最后我总是先支撑不住缴械投降挂断电话。然而这样的电话,过不了两天,又会打来,周而复始。以至于我那段时间经常会做噩梦,室友总抱怨我说梦话喊出声来:“别烦我啦!”之类的。
有时候我甚至怨恨,联通为什么要推出“亲情一家”的套餐,让两个号码可以不计分钟数无限打电话,如果电话费和国际长途一样贵的话,或许我就不会接到那么多令人窒息的无声电话了吧。
我能感受到莉迪亚沉入河底的窒息感觉,也许那并不比这种亲情绑架的期望导致的窒息感觉更令人难受。所以她才会做出那样的选择吧。
这两年我已渐渐明白要走出这种困境,摆脱他人的期待,寻找自我,逐渐肯定自己。尽管在经历这么多否定之后,做起来很难,但我还是在努力。对于父母,我知道我不能苛责他们,他们已经牺牲了很多、付出了很多,历经艰辛的生活后,总结出一条看似一帆风顺的道路,希望我走到这条道路上去,他们就觉得安心了。
我早已是个成年人了,尽管内心在这两年才逐渐成熟起来。我明白作为成年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要再去追究以前父母对自己的影响。“听话”或“不听话”,选择权在自己手里,别再把手里的方向盘让给别人去左右你的人生道路了。
我们常听到说“奶嘴男”“妈宝男”,接下来的比喻可能不太恰当:其实父母也是需要“断奶”的。你要努力站起来,别再不加辨别地一味听从他们去做你不想做的事情。原则上的事,听从自己的内心。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我自己能行,我自己的人生我要自己去体验,我会把握好的。不管他们看起来对你多么失望,也要坚守自己的底线和阵地。不要一看到他们伤心难过就认为自己不孝顺,主动上缴自己的支配权,自我空间被一点点侵蚀,心灵毫无立锥之地,蓦然发现,周围都是父母设计好的蓝图,再也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了。
与其沉浸在毫无意义的负面情绪中,不如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自己真正想要做的,给自己带来满足感和成就感的事情。慢慢地,让父母看到:“你看,我完全有能力照顾好我自己。这样的生活我很快乐。”让父母意识到,他们可以放心了,可以撒开把不管了。
愿你我都活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不枉来世上走一遭,同时也别成为操控自己下一代人生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