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中的贪、嗔、痴、馋、懒、逸,最难战胜,“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最惨烈的战场也许就是方寸之间的厮杀。如果本性是块顽石,想要雕琢成佛,必然承受“千刀万剐”。普通人就是在一刀一刀的刺痛中,逃避放弃,一步一步万劫不复。肥皂匠之子富兰克林,农人之子曾国藩,都是起于底层,终成大国重臣,终成时代道德学术楷模。
他俩时代各异,相隔千里,所受文化熏染又迥然不同,是什么造就这相似经历,相近结果呢?好在他俩都爱写,在曾国藩日记和富兰克林自传里,都记载了十几条终身遵守的原则戒律。
一、富兰克林“十三美德”和曾国藩“十二日课”
富兰克林首先列出了他认为理想的12项美德,并为每一项都附上了简短的定义:
节制:食不过饱,饮不过量。
沉默:言则于人于己有益,不做无益闲聊。
有序:一切物品都应有序放置,每件事情都应按时完成。
意志坚定:事当做必做,绝不半途而废。
节俭:所费钱财必须于人于己有利(绝不浪费)。
勤奋:不虚度光阴,每时每刻做有用的事,摒弃不必要的行为。
真诚:绝不欺骗伤害他人,思想纯洁公正,言之有据。
正直:不冤枉伤害他人,不忘记自己造福他人的责任。
中庸:不走极端,如果受到应有的伤害,不要恼怒。
清洁:保持身体、衣服和住所的整洁干净。
平静:心如止水,不为琐事、庸事或难以避免之事所扰。
贞洁:克制欲望,除非为了健康或生养后代,以免头脑愚钝、身体虚弱,或损害自己和他人的安宁与名誉。
谦逊:“效仿耶稣和苏格拉底”。
以上为富兰克林十三美德,以下是曾国藩十二日课:
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
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验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
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徇外为人。每日以十叶为率。)
读史(丙申购廿三史。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惮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嗣后每日点十叶,间断不孝。)
谨言(刻刻留心,是功夫第一。)
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保身(十月廿二奉大人手谕曰:“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日知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二则。有求深意是徇人。)
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耽着,最易溺心丧志。)
作字(早饭后作字半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课程。凡事不可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两位异代异国的伟人,共同推崇遵守的“原则”,定是普通人起而行之的金科玉律,比如:勤奋。富兰克林说勤奋,曾国藩说要早起,要读书不间断,每日圈点。天赋家世不可控,再连那点勤奋都不去竭力把握,要想出头只能跪求神佛,然后得不到回应再庸碌终身。比如沉默。富兰克林说沉默,曾国藩说慎言。口舌之争也好,闲聊八卦也罢,绝无半点好处,社交纷争始于此,无尽内耗始于此,大好时光一去不复返也恰好葬于此。比如节制和贞洁。富兰克林说节制和贞洁,曾国藩说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身体是那个一,没有一,再多附加的零都是空谈虚言。声色犬马耗费精气,他俩都注意到了,放纵欲望,放肆享受,大概就是乐而易夭。没有好身体,很难在逐鹿中原时候得胜,被拖垮在征战中,被耗尽在凯旋前。比如平静。富兰克林说平静,曾国藩说静坐。我猜测他俩都是在冥想,这个神乎其技的工具,太多顶尖高手都在称赞它的神奇之处。慧从静中来,智在独时生。静坐,独处,思索。比如真诚。富兰克林说真诚,曾国藩说敬。敬天畏神,以诚待人。真诚是穿越时空的必杀技,无往而不胜,智计权谋、腹黑秘算,大多是智商欠佳或者狂悖无惧的体现。难服众,难成势。他俩都是本国工业革命前的伟人,工具还未能指数级提升生产力,成事多是向内求,桥水基金的瑞达利欧,时现代版原则践行者,他的成功是富兰克林和曾国藩的注脚。
二、伟人启发下我的修身日课
逐渐有点心得,真正会读书是心潮受到震动,行动上有蚂蚁搬食的践行,不论读书多寡,产生多大改变才是判定高下的标准。我这一身毛病,决心师从两位圣贤,一点点剔除人性之恶。
一曰有恒,用富兰克林的话说就是意志坚定。有太多爱好一直浅尝辄止,背诗,练字,英语口语等等,这些长期坚持才会有成果的东西,“有常”才是唯一秘诀。
二曰谦恭,用富兰克林的话说就是谦逊。骄傲是人性中最难剔除的毒素,“用微不足道的成就骗自己”,把萤火之光放大为日月之辉,可怜可鄙。从朋友圈不说大言做起。
三曰勤奋。富兰克林和曾国藩都在践行这条铁律,真正想明白要去探索外在,要去丰富内心的人,都或早或晚的觉知到,时间不够了。有规划的勤奋,弥补智识欠缺的部分。
四曰有条理,用富兰克林的话说就是有序。把非创意的生活琐事流程化,节省时间,不干扰思维。把创意类工作步骤化,先做什么,再做什么,避免没头苍蝇似的消耗时间和能量。
五曰慎言,用富兰克林的话说就是沉默。不去论人长短,不说与人与己无用之言。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
六曰克制情绪,用富兰克林的话说就是平静。短视频算法以及大阅读量文章,都在挑动情绪,徒增内耗而已。平心静气才能解决问题,制怒抑愤是修炼关隘。
七尽可能培养悲悯之心。“彼亦人子也,善待之”,把人当人看,谁都不是另一个人彰显自我的工具,待人如子,不是占便宜,而是大悲悯。
以上七条精致利己,在修身方面确实只能先关注自己,“达则兼济天下”,当今纷乱社会,也许“职业道德”才是最大的道德,每个人做好自己,再组成一个有素养的社会。之所以纷争多,就是付出时候考虑成本太高,收获时候贪恋所得不多。虽然只是简短七条,做到非常困难,好在二位大贤都提供了具体步骤,一段时间内只培养一条美德,日积月累逐次完成。这周开始“有恒”,背诗读英语,外加练字,小处着手,大处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