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群激励玩法:精神激励、物质激励、情感激励、自我激励
二、学习2种方法:碎片化学习、系统化学习
三、学习2种模型:蜜蜂模型、松鼠模型
四、学习7种武器
(一)、定位力:围绕目标
1、方向比开始重要
2、梦想实现:钱、时间、自律
3、合伙创业能力:专业、传播、培训、沟通、商务、管理
4、天赋4条线索:内心渴望、专业技能、贯通领域、满足感。
(1)、目标思维:最大的选择,是方向选择
(2)、排除思维:学会聚焦,不是选择可能,而是选择放弃
(3)、串联思维:能力串联,打造学习进化地图。系统化规划,找最长的赛道
(4)、标签思维:记住的不是技能,是标签。选择开始学习成为标签的知识和技能,并强化标签。
(5)、平台思维:跟对人是最好的卡位。延伸一个人的运营能力,而不仅仅是专业能力。
(二)、框架力:搭建体系
(1)、地铁思维:碎片化学习、系统学习
(2)、行家思维:建体系,抠细节
框架:基础知识、专业知识、训练支持
演讲框架:基础(逻辑、写作)、专业(发声、肢体、台风、着装)、训练(写稿、对镜排练、模拟排练、实战训练)
公众号起名框架
公众号标题框架
(3)、归纳思维:用金字塔原理构建
三要素:观念、知识、技能
读书方法:目录、阅读、搜索完善
(4)、自学思维:提升效率
(5)、木桶思维:围绕黄金能力
能力模型:硬能力(门槛、专业)、软能力(横向、纵向)、软素质(性格、时间、身体)
硬能力(底板)、软能力(围板)还有软素质(箍绳)。
(6)、长板思维:补短板不如做长板
(7)、换桶思维:先小桶、后大桶,不断丰富武器库
(三)、精进力:反复练习
(1)、逆袭思维:不重复,走出舒适区,真正逆袭。
(2)、高手思维:针对性调整,提供训练反馈,更快看到成效。
(3)、成本思维:大部分技能不需要专业级别,只要熟练掌握,满足工作需要。
(4)、教练思维:主动寻求不同的方法,保持新鲜感,强化动机,获得更好的效果。
(5)、整合思维:碎片时间不等于碎片化学习,把学习知识串联,整合到一个目标。
(四)、联机力:网络查询
(1)、网络思维:找人换找网络,更快找到解决方案。
(2)、搜索思维:两类关键词:联想关键词、组合关键词。
(3)、焦点思维:带关键词或问题去阅读,非焦点采取“阅后即焚”模式。
(4)、台阶思维:陌生领域先找科普文章,建初步认知,然后再搭框架挑战高难度知识。
(五)、复盘力:总结复制
(1)、结构思维:不是简单化复述,而是结构化整理输入。
(2)、拆解思维:详细拆解高手动作,一项项对比分析。
(3)、联系思维:分析背后原因,深挖背后的关联。
(4)、换位思维:不仅要从自己角度,更需要从别人的角度思考。
(5)、复利思维:不仅要总结过去,更要总结未来复利的模式。
(六)、输出力:吸收转化
(1)、跃迁思维:高质量输出倒逼输入。
一件事若没有清晰、可量化的质量标准,很难做好。
3种标准:公认的技术指标、行业优秀标杆、自己的历史标杆。
(2)、问题思维:提高质量的问题是一种能力。
把大问题变成系列小问题,答案与思路就出来了。
(3)、视觉思维:高质量的输出是数据视觉化与认知视觉化。
沟通时通过高度精炼的视觉信息把信息传递更加清晰,提高沟通效率。
(4)、清单思维:把细节量化,标准化,让每个人都可以参考执行。
把能力提高从一个人高水平输出,变成团队整体高水平输出。
(5)、成果思维:学习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把解决问题的步骤标准化,变成清单,在团队内复制,就是成果的扩大化。
(七)、迁移力:举一反三
(1)、挑战思维:找到天花板,打破舒适区,不断挑战自己,快速成长。
(2)、重复思维:重视重复练习,多次重复练习,形成能力认知。
(3)、套路思维:寻找共性,不断重复技能,构建知识框架。
(4)、建模思维:建立多类型、复用识别模型,提高判断力,避免低水平勤奋的大坑。
(5)、合作思维:用自己的长板寻找合作者来弥补短板,快速进入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