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的要命的梦想(二)

当我踏上汽车就要离开故乡的那一刻,沈大为老师骑一辆自行车匆匆赶来。虽为乍暖还寒时节,老师的额头仍汗涔涔的,他挤过送别的人群,把一个包裹塞到我手中,喘着气说:“到部队后不要忘了学习,不要忘了来信。照顾好自己……”

虽然此去逃离了父母的束缚。挣脱了学校的枷锁。可我却感觉不到那种冲破牢笼,远走高飞的快感。看着故乡和亲人离我越来越远,我心中莫然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悲怆之感!

到了部队,我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沈老师的包裹。拆包裹的心情有点迫不及待,但又拼命压制那份好奇和急躁,我故意放慢速度,慢一点再慢一点。包裹用牛皮纸包着,像一块古代的大砖头,足足有三四斤重。我一层一层把牛皮纸打开,里边是一本厚厚的新华字典,枣红色塑料封皮,封面上边是用行书写成的五个大字:新华大词典。封面下边是沈老师用圆珠笔写着八个大字: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我掀开塑料封面,在扉页的空白处也是圆珠笔写的一首诗: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我知道此诗承载着沈老师最深沉的情感和寄托,给我压力也给我希望,让我坚定也让我刚强。

部队里像换了另一番天地,一切都奋发向上,一切都生机盎然,一切都欣欣向荣,每人都怀揣梦想,我突然觉得我的选择是多么正确。三个月的新兵训练结束后,我被分派到北海舰队航空兵雷达团,听名字似乎是海军,穿的服装也是海军服,实际上是不折不扣的旱鸭子,甚至三年服役期间,没有近距离见过一艘军舰,更没在大海上巡逻过一天。

我们连队位于远离大陆的一个海岛上。面积不足十平方公里,远远望去像一艘航母游弋在海面上。海岛呈不正规椭圆形,长约四公里,宽约两公里。岛虽然不大,地理位置却十分重要,西边与山东半岛相对应,北边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往东八百海里就是日本。岛上就我们一个雷达连驻守,总人数八十六人,四部雷达。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连的雷达在整个雷达团算是最先进的,因为我是雷达操纵员,每天和雷达打交道,所以至今虽然过去了二十多年,那四部雷达的型号我仍然记忆犹新:一部407,两部514,还有一部测高雷达843。

我们连总共分为六个兵种,当时也叫六大员,即操纵员,标记员,报务员,电话员,油机员,炊事员。

作为操纵员的我可以说是全连的最前沿,首先由我们通过雷达把目标的距离和方位报给连指挥部,再由标记员在地图上标岀目标的航线,最后再通过报务员报给团指挥部。而其余的三大员则主要是为我们服务的,电话员是为了保证我们电话的畅通,油机员是通过他们的三台发电机为我们雷达以及全连提供电力,炊事员则是保证我们的后勤。

刚到连队,觉得啥都新奇,特别是我们这些来自内陆的新兵,都没见过大海,刚看到大海第一眼,有种“别有天地非人间”的感觉。我们几个新兵坐在海滩上,看着海鸥亲吻浪花,听着海风追逐波涛。谁也不说话,生怕一岀声就会吓跑了眼前的美景。

两个星期后,我们的新鲜感就消失殆尽,虽然也常到海边看海听风,但已换成了另一种心情。这就不得不说一下前几天的第一次排务会。

到新兵连一周后,排长召开第一次排务会,会上,排长让我们几个新兵做一下自我介绍,并说一下各自当兵的目的。我总结了一下,当兵的目的大概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为了入党,这种人大部分来自城里,入党纯粹是为了找一份比较好的工作;第二种是为了上军校,这种人大部分来自农村,为了逃离农村当兵也是许多人的最好选项;第三种当兵纯粹是为了当兵,这种人大部分是城里人,并有相当优渥的家庭条件,他们当兵就是为了赢得一个工作指标,这些人在部队是最舒服的一群,家里既不奢望他们建功立业,也不奢望他们立功受奖,只要他们不违法不乱纪,平平安安把三年度过,就算圆满完成了家里交给的任务,剩下的一切就交给父母去安排。

轮到我的时候,我一时语塞,我当兵的目的是什么?我在心里问自己。我觉得我当兵的目的既不是第一种为了混党票,也不是第二种为了考军校,更不是第三种为了一个工作的名额。情急之下,我突然想起我最喜欢的刘震云的小说《塔铺》,于是信誓旦旦说:“我想在部队多读书,多锻炼,写一本像《塔铺》一样优秀的小说。”

当我讲完时,我发现战友们都用好奇、质疑、甚至是嘲讽的眼神看着我,我的脸腾的一下子就红了,心脏也扑通扑通剧烈跳动着,像是要蹦出胸膛。我第一次当着这么多人谈及自己的理想,就遭遇如此尴尬。真是尴尬人偏遇尴尬事,尴尬到家了。我搓着手脸上似笑非笑,低头快步走回自己的座位。我像个犯了错的孩子,自尊心碎了一地。

排长见状却带头鼓起掌来,“很好,很好,《塔铺》确实是部非常优秀的小说,希望有机会大家都能看一下。”

排长的话如一场及时雨,帮我解了大围,不免让我在内心对排长充满了感激,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人间的温暖和善良。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那份理解和包容。

大家对这里的环境渐渐的熟悉后,新鲜感逐渐退去,开始为自己的梦想做准备。课余时间,有人在宿舍复习中学的课程,为以后的考军校做准备;有人专研业务为入党而努力;我则抱着书到海边阅读,为我的文学梦积蓄能量。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为自己定下目标,当兵前两年,以阅读为主,要想写好文章,必须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我深知自己读书太少,虽然自己在中学期间,把沈老师的藏书统统研读了一番,可那点书离读书破万卷还差十万八千里。因此我给自己规定,每年必须要读够一百本书,两年下来就能读完二百本书。

一个月后我才发现,在岛上想要一年读完一百本书几乎是天方夜谭。首先在这里买书就如神州五号升天一样困难,这不仅是因为,每个月的八块钱津贴,除去买一些牙膏手纸等必需品所剩无几。根本没有闲钱去买那么多书。再者,小岛远离大陆,每半个月才能补给一次物资,况且,补给船上那些老兵,一个个牛哄哄的,根本不是你想要啥就给你捎啥。我记得第一次把拾元钱以及写着我要买的书名的纸片交给他们运输班长时,那班长瞪着两只牛犊大眼惊讶地盯着我,“买正经东西都没有时间,哪有工夫去书店给你找书。”说着直接把钱和纸片又塞到我手里。

见班长如此嚣张,我彻底愤怒了,“什么是正经东西,书怎么成了不正经东西了!”

可是班长对我的愤怒选择了直接无视。抬头两只牛犊大眼盯向我身后:“下一位。”

我回头看,我身后早已排起了长龙。一个个手拿钱和纸条在半空举着,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不久前在学校食堂打饭的情景,唯一不同的是,食堂里学生拿的是碗和筷,这里拿的是钱和纸条。

就在我还想与班长争辩的时候,我身后的战友早已把钱和纸条递到班长眼前。班长看一眼纸条,我也有意瞄一眼纸条上的字,“方便面二十包。”

我又瞄一眼下位战友递上的纸条:火腿肠二十根。

再往下看。有买面包的,有买饼干的,看着所买之物,我心里直纳闷,这里明明吃饭管够,他们怎么还买这么多干粮,难道是嫌伙食不好!此时我满腔的怒火早已被这些疑问取代。

后来随着我的深入了解,答案慢慢被揭晓。原来我们团部建立在海边一个小镇上,每次来小岛补给物资,都会到近处的商店把战友们所需商品一样一样的买齐,各自放在一个塑料袋里,然后再把各自写有名字的纸条也连同商品一起放在塑料袋里,在往小岛送补给时再一起带来。而那个小镇上根本没有书店,也就是说,那些运输班的不可能跑几十公里专门到县城书店去给你买一本书。

在得知真相后我的心“哇凉哇凉的”。我刚制定的宏伟目标还没开始就被现实狠狠一击。

真是不走高山不显平地,之前在上学时想要买一本喜欢的书也可谓困难重重,而最大困难就是没钱,虽然父亲知道孩子买书是正当开销,可心有余力不足,面对一家七八口人的吃喝拉撒已成问题,哪有闲钱给我买那些不正经的东西。

不过有一次例外,就在我刚升入初三年级的时候,家里刚收完山药,那天秋高气爽碧空如洗。我刚放学回家,就见父亲一改往日那张苦大仇深的脸,笑哈哈对我说:“你不是特喜欢电影《人生》么!你不是一直想要一本《人生》的小说么!咱们家今年山药长的不错。收入也可以,这是三块钱。喜欢你就去买一本吧!”

这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父亲竟然主动给我三块钱。

看来父亲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守财奴,父亲以前是真的没钱。我像一个化斋的和尚化得一碗炒肉,看着父亲长满皲裂的大手递上的三块钱,我搓着手一时无措。种过山药的都知道,山药虽然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但想要把山药从一米多甚至两米深的地下挖岀来,是多么辛苦的事。在我们家流行一句话:想要挖山药,先问一问你的腰答应不答应。挖山药是一种高强度体力消耗,不但需要长时间弯腰或跪地操作,同时还须有具备判断根系走向的经验。一个有经验的“好干家”从日岀而作到日落而归也挖不完一分地,而父亲却挖完了我家的两亩地,可想而知付出了多少的劳碌和汗水。

十一

星期天我揣着父亲的三块钱直奔县城的新华书店,当我如饥似渴打开路遥的《人生》时,一种墨香混合着纤维的味道直冲我的鼻腔,像麦田里潮湿的泥土夹着青草香,让我莫名安心和踏实。我闭上眼睛深吸一口。似要将这书香之气吸入五脏,融入血液,渗透至灵魂……

我再次睁开眼时突然眼前一亮,看到魏巍的《东方》正伫立在书架上熠熠生光。我情不自禁伸手从书架上取下来,翻开看一眼目录,又看一下封底的定价心里不由一震,只得郁郁将书放回原位。

当我将一张浸透着父亲汗水的两元纸币换来一本自己心仪已久的小说时,内心并没有如愿以偿的欣喜,倒有一种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遗憾。

从书店岀来,看看太阳离下山尚早,我便携带着心仪的小说和剩余的八毛钱,在县城的大街上信步而行,不知所往。在一片挤挤挨挨的棚户区中间的一条极不起眼的胡同里。我意外发现了一个蹬三轮卖书的流动商贩,走过去一看发觉他卖的书只要书店三分之一的价钱,也就是说在书店买一本书的价钱可以在这里买三本甚至四本。尽管这都是些盗版书,我还是喜形于色,并在内心对印制盗版书的朋友的十八辈祖宗表达我最真挚的感谢!我用仅剩的八毛钱买了一本新华书店定价两块八毛钱的《东方》。

我拿着两本心爱的书来到车站,正当我得意忘形地掏钱买车票时,才发现自己的两毛钱车票钱和着剩余的六毛钱一块买了书啦。没办法,十多公里的山路我只能靠自己的11号汽车——走着回去了。

那时候想买书没有钱,现在想买书既没有钱又没有时间。这人世间最值钱的两样东西我都没有,我觉得我要完了,我刚刚扬帆起航的理想小舟,马上又面临搁浅的命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