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自律即自由。”
深以为然。
真正的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能够克制自己的“惰性”和“欲望”,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行。
一个人只有真正做到自律,才能把握自己的人生。
而真正的自律,是“思维”上的自律。
01
不攀比
俗话说:“货比货得扔。”
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是没有可比性的。
有的人,天资聪颖;有的人,天资愚钝;有的人,出身富贵;有的人,出身贫寒。
这些结果,都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也并非因为我们厉害或者无能。
所以,没有必要强行进行比较。
小时候,很多人总是被拿来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长大后,又跟同龄人比工资、比社会地位。
这一比较,就产生了诸多的烦恼与自责。
这便是“自寻烦恼”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道场”。只要在属于自己的“道场”里,全力以赴,干到最好,便是成功者。
一个人,如果出身贫寒,那么,“独善其身”,便是成功;
一个人,如果出身富贵,那么,“兼济天下”,才是成功。
各有各的评判标准罢了。
不盲目比较,不用别人的尺度,来评价自己,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活出精彩的人生。
02
不盲目前行
一个人经历得多,就一定很有经验吗?
未必。经历与经验,是不同的。
一个人,如果不对自己的经历,进行深刻、全面的反思,那么,经历就很难转化成经验。
孔子说:“不二过。”
一个人,只有对于自己的过错进行深刻的反思,才能避免今后在同一个地方摔倒。
同样,对于自己的成功,也需要进行反思。
只有从中总结到成功的经验,才能在今后“复制成功。”
有的人,在一条道路上走了很久,却丝毫不见成效。
原因何在?可能就在于他不善于反省自己。
他在“无明”的状态下,不断地前行,不知道自己做对了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只是一味低头前行。
听过一句话:“低头前行很重要,但是也不要忘记抬头看路。”
所谓“抬头看路”,就是懂得在前行的过程当中,能够及时停下来,反思自己的方向,是否走偏了;反思自己的“走法”,是否有待改善。
只有不断修正方向,完善自己的“走法”,才能让自己事半功倍,更快到达目的地。
03
不排斥差异
有一个词,叫“求同存异。”
但是,比“求同存异”更高一个境界的,是“求同尊异”。
有的人,在面对与自己不同的观点时,便会嗤之以鼻,充满排斥;
有的人,在面对与自己不同的观点时,却能够试着去理解、去包容。
习惯于排斥不同的人,则只能是局限在自己的认知里,故步自封;、
而试着去理解、去包容他人的“不同”的人,则更容易突破自己的思维边界,不断获得进步。
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同样的一件事,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看法,并不是非此即彼的。
古语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只有容得下他人的不同,才能让自己日益精进,才能让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更加和谐。
懂得尊重差异的人,最终,也往往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
结语:
《少有人走的路》中说:“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缺少了这一环,你不可能解决任何麻烦和困难。”
一个人自律的本质,就是战胜自己的习惯、惰性与欲望。
而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愿你我,都能保持自律,做自己人生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