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把这个标题写出来的时候,心里一震,惊讶的发现压力这个词竟然潜移默化的成为了我们很熟悉的“朋友”,熟悉到不屑于提起,甚至认为谈压力是一件很矫情的事情。这,的确是病!
如果有一个方法能帮你把在工作中的压力、精疲力尽,在团队中的疲软转化为解决方案,你想不想学习?跟着我去打一场漂亮的职场翻身仗?我知道:你想!
在打仗之前让我们先通过一些数据化的研究结果了解一下“敌情”。
2019年5月最新消息:世卫组织正式将“职业倦怠”加入疾病清单:“没有被成功管理的慢性工作压力”。
当选全球疾病的主要原因是: 3. 5亿人受影响!
据LSE 2016年的工作场所抑郁研究(8个国家,8000职员)的数据结果显示:
1、身体症状影响决策,记忆,表现,健康...心理幸福对员工的表现有10-25%的影响,而因为旷工/旷课,及工作状态不佳,出工不出力,全球损失2460亿美金。
2、60%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员工,他们更倾向于在高强度公司工作,更多抑郁的身体症状;他们身处管理层,所以他们抑郁带来的影响很大;而且他们更倾向于在抑郁的状态下继续工作,影响他们工作的效率。
再来看一下敬业度的数据结果:
1.全球只有16%的员工充分投入工作(盖洛普民意测验)
2.美国——59%美国职员不敬业
3.中国敬业度最低——6%,2015年5人中最多有1人投入工作。现在16人中只有1人投入
看到这些数据和研究结果的时候,我很震惊,但脑海里却闪现了一个画面:
在一个安静的办公空间里,每个人埋头苦干看上去都很忙碌,没有交流也没有争辩,只能听到鼠标和键盘敲打的声音。走进去,整个空间弥漫着紧张和压抑的氛围,让你只想逃跑。不得不承认,这是很多公司呈现出来的状态。
我发现,创业者/创始人如果自己处于受苦的身心状态,很容易把团队也带着跟他受苦。尽管他们有很强的动力、使命和热情,每天疯狂工作,最后却把自己燃烧殆尽。他们没有方法也不去找资源去自我调节,做不到身心平衡,无法完成整合。他们甚至认为求助是软弱的象征,不去带领团队进行合作。
15年资深企业教练和培训师——阿里,结合多年在谷歌等世界500强企业培训教练的经验,转化困境,调频状态,和我们分享了聪明的,快乐的,动力十足的投入工作的方法。
生生不息的方法——将问题转化为解决方案。
1.以团队之力解决问题,团队流动练习(挣扎-释放-流动-恢复)
现场做团队流动练习是我在整个大会期间与自己、与身边的搭档连接最好的一次!做完后整个身心都是放松的并充满力量。方法很简单但着实有效。遗憾的是我目前无法传授给大家,我会先自己做日常的练习。
为什么要用团队之力解决问题呢?因为 83%的员工处在团队中,团队中的人高敬业度的可能性翻倍( 8%t18%),这就是团队的力量。
2.创造心理安全感。谷歌- (亚里土多德计划)如果团队领导者是被信任的,投入几率翻倍到45%!!!心理安全是一个分享的信念,团队之间要有允许犯错的空间,以及更多的信任感。
3.心流——麦肯锡一个十年的研究发现,企业高管在心流中效率提高五倍。强化学习,动机和创造力by 350 %。
4.身体扫描/正念(自我催眠) ,“超然休息”——“情商能力”
5.培养同情心和感恩-激发催产素和血清素,”助人者的快感”
聪明地投入——充满热情和高效,没有职业倦怠。
对员工增加要求需要相应资源的匹配
老师在会上分享了过度使用抖音等社交软件使人们的专注力下降,无法待在创造性里面,失去了和自己和他人链接的能力,同理心指数也在下降。而我们需要富有同情心地协作。
研究显示,平衡的工作活动,甚至安排一些时间跳出工作,可以带来更多能量,让人神志清醒,更有创造力,更加专注,让我们在一天的工作中抗压能力提升。好处是,我们保留能量,并且防止在职业生涯中出现倦怠。
加州伯克利大学研究发现:
最被忽略的抗压技巧——培养同情心的能力——包括对自己或他人。
同情心能加强积极情绪,创造正面的工作关系,增强和促进合作。
祝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创造出一个很棒的工作环境和状态。让时间放缓,自我消失,行动和觉察浮现,进入心流。
伟大的创业者都是深谙人性的心理学专家。创业者更需要去创造一个生生不息的场域,把生生不息带到日常的练习中,带进你的资源,敞开去撬动实现生命的目标。
生命是一段创造性的旅行,享受生活,享受工作,享受创业。把压力转换成资源和解决方案。
易丹写于2019年6月10日 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