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已经想好今天写什么,结果当开始写时却忘得一干二净,就是这么神奇。
一歪头发现看到桌上的日历上写着太宰治的一句话,才知道今天是他逝世73周年。和今天的“丧”比起来,太宰治可是真的丧,丧的鼻祖了,他是真的丧,要命的丧,连躺平都懒得躺,直接自裁了。但我还是很喜欢太宰治,自然更喜欢他的《人间失格》。在阅读时经常沉浸其中,那种姿态和调性尽管世人觉得它消极,但我不只看消极,我也无所谓消极与否,我更在意审美,营造出的日本独有的“哀”令人神往。当然,这书不太建议年轻的文艺青年读,一定几率会影响现实生活。
还是没想起来本来想写的话题。
脑子里一直是正在读的《旱魃》的印象,虽然是一部讲现实的小说,但由于各种距离我看着它很印象派,在脑子里形成了迷迷糊糊的状态。一会儿突然一个角色蹦出来说两句话,一会儿又是个很奇特的比喻。(对我来说)如这样的书就不用太在意是否读懂了,我更欣赏的是朱西甯的语言,那是种今天人不认识的语言、说话和表达方式。我很讨厌自己语言的匮乏,时而想表达脑子里想的内容但却没有丰富的语言。在《旱魃》中随处可见有趣的语言,比如作者形容一队马队飞奔而来:“看清楚是五匹走骑,蹄子都被回流的地气给化断了。”这种句子不用想我就知道自己写不出来,想都不用想。甚至可以说痛恨现在的语言模式,它在潜移默化地禁锢我们的大脑,而有人在利用语言。
记得吴清源好像说过,大概意思是告诉他的徒弟们如何安顿自己,每当心浮气躁时就想想你最初要学围棋时的自己的状态。我不知道这和我们常说的“不忘初心”的意思是否一致,但方法很好,挺适合今天焦躁时代下的焦躁个体。不过,可惜的是也是一时的心理安慰。时下社会坦白讲我已经不相信这个口号了,环境太多元了。但有一点我很赞同,忘了谁说的了,好像是陈嘉映的意思,就是应该回归到个人小范围的社群生活来。我近年来感觉到关注那么多和自己没关系的人和事情(美其名曰新闻)都是没用的,都是在浪费自己时间的,莫不如多关心一下自己和以自己为中心的周围来的更实惠、踏实。喜欢吃的就研究研究美食文化,喜欢穿的就多关注一些服饰搭配;喜欢什么就更加专注、深入地探究一番,比热热闹闹地刷屏更来得真实。谈资如梦幻泡影,茶余饭后吹个nb也是应该计算成本的。尽可能不虚度光阴才是正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