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什么日子
起床:05:00
就寝:22:20
天气:晴4°
心情:一般
图解:上图,如何从休闲状态进入工作状态:①清楚具体休闲时间②专注休闲③留时间反思转化,为工作准备(来自易仁永澄)
任务清单(本周每日,昨日完成情况完成打√)
1.阅读/听书(樊登):0.5h /日✔
2..晨间日记日更(时间:05:47—06:06)
3.每日听书:认知方法论✔
4.周一至周五:专业学习✔
除上任务其他最重要的事:()
1.听科研课第一节
2.
3.
改进:无
习惯养成:晨练,日更,时间记录
4月目标
1.整月日更—
2.精读《思辨与立场》—
3.泛读《自下而上》—
4.电影2次,聚餐2—3次,父母电话2次(聚餐完成2次,打电话1次;在家电影1次)
5.会议论文1篇
周目标·(4月第2周)完成进度
①精读《思辨与立场》1/4②参加打卡瑜伽10天计划
③选题
④本周每日专注:思考过程
学习·信息·阅读
1.mint2.认知方法论:
①为了维持生存,物种必须获取资源:资源特性决定了物种的感知方式。
②我们判断一种感知能力的好坏、优劣,只有一个标准——达尔文的标准:能够生存下来的不是最强大最聪明的,而是最适应环境的。一种感知/认知能力的优劣,取决于它特定的场景。
③任何一个认知能力,表面上是一个既成的事实,但背后都包含着一个故事——这就是我们反复说过的:在观察一个事实的时候,要有一种将事实还原为故事的能力。
④一种认知能力要形成优势,就必须与这个极其特定的场景形成一种精密的适配关系。人眼对于鸟眼之所以是低配,因为跟鸟的场景没有形成精密的适配:表面上人好像能看见飞虫,但由于不是以飞虫为食,所以相对于鸟眼来说,人眼是很粗糙的。
⑤我们之前讲过“生态位决定认知”,如果把这个命题进一步推演,其实就是:所谓的生态位,本质上不是物理位置,而是一种特定的场景。在这种特定的场景下,特定的资源和获取资源的能力,这两者的适配形成了生态位和物种的关系。
⑥红海是指许多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导致激烈竞争的物理空间。在这个物理空间里,各种各样的物种面对的基本上是相似的场景,它们能力和资源的匹配也基本是相似的,因此就导致了生态位的重叠,也就是管理学上的竞争;而蓝海不是另外找了一个物理空间,而是很可能还是在一个空间里,找到了一种独特的场景。
⑦ 真正具有优势的认知一定是场景化的认知。去场景化的认知,或者跟场景没有精妙适配的认知,都是没有竞争力的低配认知。
健康·饮食·锻炼(完成打√)
1.瑜伽✔
2.早餐:全麦面包片1片+坚果数个+水煮蛋1个+普洱茶✔
3.昨日晚餐:大麦杏仁糊+饼干2个+苹果1个+枣核桃2个+坚果数个
人际·家人·朋友
工作·思考
最美好的三件事
1.午餐琳请客
2.专注学习
3.专注:批判性思维(观察工作中的固化思维和特定观念)
今天看《自下而上》:神经科学中最有名的干扰实验来自25年前,本杰明·里贝特(Benjamin Libet)和同事将电极固定在人的头皮上。受试者要按下一枚按钮,并记下自己决定按下按钮时,示波器某个点的位置。里贝特发现,虽然受试者注意到自己采取行动的决策,比真正采取行动要提前200毫秒,但自己的电极则在500毫秒前就探知了大脑里的活动。简单地说也就是,里贝特能比受试者本人提前300毫秒判断出后者将有所行动。更为近期的实验也证实了这一现象。如果你在人等着按下计算机键盘上按钮时看到其头部内的活动,那么,你就能比当事人自己更早知道他们要做什么。这样看来:意识知觉是对脑袋里发生情况的事后报告。“你”或许和“意识的你”不是一回事儿。一如萨姆·哈里斯(Sam Harris)所说:“我能随意改变自己的心意(mind)吗?当然不能。是心意在改变我。”
情绪感受:(前一日):没有负面情绪
身体的感受:(前一日):右上臂扭转时疼痛,未减轻。
思考·创意·未来(随时思考/昨日学习后思考)
⑴感觉自己很久以来处在舒适区。觉得懒懒散散,长期下去风险很大。在某些事上之所以懒。其实是不知道如何开始,如何去做。
事情不能靠想,要行动。
⑵生活中的特定观念:不吃火锅,觉得有异味;晚上不能很晚回家,觉得不安全,困;不喜欢聚会时他人过于炫耀,热闹异常;不提前预约,不会赴约;即使赴约,也很不开心,觉得打乱了自己的节奏;饮食过于相信某一说法,会模仿很长时间,忘记了单调和单一;喜欢独处,和她人共处觉得被打扰等等
⑶工作中:自负;老资格;认知怯懦;冲突认同;胆小,会觉得不公平;看不上慢腾腾,效率低的迷瞪的爱推卸责任的人,会一棍子打死,态度外显不好;被激怒;不屑,用有的没的理由敷衍患者,不做心中不乐意做的,虽然他人有需求等等。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