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整理后的思考

建构观念

翠清同学提到“拼命的把新东西往旧瓶子里装“,指有人会用自己的观念套用新的观念,我马上想到自己会不会是这样呢,我是一个很善于反省的人,喜欢从自己出发。

我在建构自己的理性世界的时候有没有对外界事物产生误解,用自己的老观念去同化外部的世界呢,其实这个很难避免,因为当我们理解外界的时候,必然是基于自己原有的认知观念去理解,如果自己的认知背景很丰厚,那么对外部世界的理解就会产生更多的互动,更容易探究其背后的本质。但是如果我们的认知背景很浅薄,那么我们非常容易拿自己的一把锤子去钉眼中的钉子,但是有一点是你的认知背景,如果是一个系统的结构,你将更容易对外部事物产生同化,顺应与平衡,只是我们要觉察怎样会更接近真理,而我们的理解也会随着自己的认知不断的变化。我们应该经常反省自己的行为以及思想是否掉入了一个自己认知茧房中。就是像安然老师说的,你需要思考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重叠之处与差异之处,不断完善自己能够自运转的思维系统。

二、信仰的本质是自由和智慧

我原来的理解是信仰不需要太多的分析,只需要去相信它,就像新教育的一句话只要行动就有收获,但是安仁老师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没有对自己的信仰有足够勇气与智慧去理解它,那么将有可能进入一种迷信的状态,伪逻辑,伪思考,或者说无力思考导致伪信仰。

我们对学生的教育是不是一种宣传式的教育呢?比如说,要求孩子熟记某个知识点,不停的用试卷去考评孩子,孩子每天要完成定量的作业,用一纸调考来评估孩子的理解与实际问题,本身就是违背人性,违背认知逻辑的伪思考,伪成长,我们天天忙于如蚂蚁死亡发螺旋中,没有勇气去打破那个昏昏沉沉的旋转,直到外部和内部的世界崩塌

我们怎么可以帮助孩子抵达那个宣扬的给孩子未来的美好生活?

在孩子们还没有到成熟的学习力以及成熟的心智前,那种用老思想套用新思想的管理与评估程序,早已把孩子该有的幸福童年,以及思考的活力埋葬,孩子进入大学后,要不沉迷于游戏与享乐,要不就在重压下抑郁,学校会把窗户钉起来,会把栏杆架高高,避免生命的陨落,可是,这并不能阻止心灵癌症的蔓延。

我们为什么不能去做一种让孩子和老师都喜欢的教育,能够让孩子在快乐的游戏当中不断的去思考,能够让老师在设计课程中不断的成长。

通过好玩的课程,学生不断的去探索自己想要的领域,在孩子当中营造一种主动探索的样态,相互比着谁能够学到更多,一本很难懂的折飞机说明书,一定有孩子愿意去尝试,折100架飞机远比做1000道题更有意义,孩子去玩乘法方块,玩上10组乘法方块比赛,远比孩子去刷100道的计算更有效果,我们要看见那个无形的枷锁,并打破它,也许在打破的过程当中会受伤,但我想只要方向正确,你的勇气会带给你清醒思考的力量。

当你的教学方式,孩子不喜欢的时候不一定是孩子的问题,应该是自己的问题,我们就要想一想,要不要换一种教学方式,或者找一个更能够调动学生的教学内容,学习方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