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们学习儒家的第7天,我发现学习儒家真的学习的好快呀。看到标题了吗?对的,今天学习的是性本善,那儒家和性本身有什么关系呢?亮短文!
孟子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说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斯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天哪,竟然是孟子写的。不过我们依然来看一眼。第一句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天呐,这不是第1句。既然这样来看。
恻隐之心是什么呢?意思就是很同情别人,很怜悯别人。羞恶之心又是什么呢?先看羞这个字就是很羞涩的意思,恶这个字就是很厌恶(个人猜想)。还有第3句,恭敬之心这个就很好理解了,就是恭恭敬敬,很有礼节。最后一句又是什么呢?是非之心。这个好难理解呀,是非是什么呢?听说过辨别是非吗?没错,这个是非就是这个是非。如果你能辨别是非,那你应该就很聪明了。
上面理解完后我们再来看人皆有之是什么意思。表面意思是只要是人都有。那不是人有没有呢?在孟子看来是没有的,但是在我看来是有的,暂且把它归为没有。那为什么人一生下来就全都有这些?我们可以理解为人一开始就是有仁义礼智,但是只是在起跑线上,并没有往前发展。
来,接下来看第2句。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表面意思是恻隐之心就是仁,羞恶之心就是义,恭敬之心就是礼,是非之心就是智。内在的意思就是同情别人就是仁,羞涩之心就是义。恭恭敬敬,有礼貌的就是礼。能够辨别是非就是智。当当!基本理解完成!
接下来看第三句,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斯耳矣。这又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会看见会有一个特别难的字混在了其中。这个字就是铄。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可以根据他组成的词组来想一下,他组成的词组有铄造。如果把它放进这一句话里来看,看看是什么,就是仁义礼智,不是由外面铄造我的。真不错,这个意思基本出来了。我固有之也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本来就有他。弗斯耳矣,就不用管他了,应该就是一个感叹语。
再来看最后一句! 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这个非常好理解,表面意思就是如果你追求他就会得到,不追他就会失去。稍等这个失去,和上面那一句话有点矛盾啊。上面说人人都有他,但是下面就说会失去他,这也很矛盾。那么我们来看你确定就是完全失去他了吗?只不过是蒙上了一层灰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