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设计

寻乌县城关小学陈丽萍

一、教学目标:

1、会认“希、痒”等8个生字,会写“状、狐”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吃饭、形状、狐狸”等18个词语。

2、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其中想象的神奇。

3、能大胆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以及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的事。

二、教学重点:读懂故事内容,感受美好的童真童趣。

三、教学难点:能够明白妈妈为什么是最了解“我”的。

四、教法与学法:创境激趣法,借助趣味谈话的形式创设引入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文本学习,激发探究故事内容的兴趣;抓住主线组织品读感悟法,引导学生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找出“我”心理变化的描写,体会“我”前后内心所发生的变化及其根本原因,从而更好地感受美好的童真童趣。学法主要是自主探究法,阅读批注法。

五、教学过程 :

(一)旧知回顾,引入学习。

1、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7课,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7课。出示课件2(课题)

看,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位小客人,他是谁呢?(出示课件3)对了,他就是课堂小明星,什么样的孩子可以评为课堂小明星呢?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大胆举手发言,善于思考的孩子都会被评为课堂小明星。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课堂小明星的奖章呢。(师出示已制好的小奖章)

2、复习字词。

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强调狐狸与丁零的轻声和狐狸的书写。指名校对答案。重点指导“狐”左窄右宽,注意右面是个“瓜”,不是“爪”;“零”注意下面的是个“令”,不是“今”。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很多词语宝宝,让我们来认一认吧。(出示课件4)

(二)观看视频,整体感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