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目标后,要划清边界,如何划清,除了要专注在分解的目标上之外,还要保证舒适度。没错,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学习也不是一定要吃苦受累。混乱的生活带来混乱的思维,我喜欢单一的生活,集中精力做一件事。
有时也很羡慕哪些能够一心多用,或者瞬间在各种不同事情之间切换的人。 但专注势必成为了我的必备能力,生理特性不允许自己不专注。知道了自己的特点,依据自身特性匹配相关的学习方法。
另一方面就是难度的匹配,极度专注的情况下,我是喜欢挑战高难度的。但这个所谓的适度就好也在理,因为难度足够高的时候,必然超过了自身脑力的极限,记忆会成为我的限制,理解的东西不记得了,前后内容串接不起来,断了链接,问题便无法被继续解决了。
但是这个记忆的内容也无关问题的难易程度,适度简单的问题也会面临遗忘的情况。所以,很重要的一点,学习方法的匹配:
1.结合自身特性,匹配单线或者多线的学习,
2.结合问题难度,选择适当难度的问题
3.运用适当的学习方法,依据自身习惯,及时回顾所学内容,成系统的整理、串接知识点。保证知识的消化转化为自身能力。
深度学习 人生为数不多的好出路。我理解的深度学习,主动、精读、输出。
首先,需要主动的学习。形式上可以被逼迫,比如利用智能手机提醒,监督自己的学习进度,但是意愿上一定要主动的、发自内心的愿意去做这样的事情。
其次,需要精读经典的知识,系统化的学习。碎片化的学习是可以的,但是唯有成系统的只是才算比较完整的,才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系统的回顾知识也更利于牢固的掌握知识。
再次,需要能够及时的做出反思并能够输出相应的自己的对于知识的理解。即懂得举一反三,实践出真知么,把所学知识利用起来才算深度学习。可以做习题,可以结合生活场景使用知识,也可以把自己的知识经验传播给其他人,这三种方式难度递增,效果也递增。轻轻松松学会知识是相对的,想要学的更好,一定是感觉到学的更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