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步走进《认知觉醒》这本书,知识源源不断地进入大脑,让我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原来看手机中博主提出学习的干货,在这本书里都讲出了它的原理,由之前大脑里的点段记忆完整地连接成圆。
它打开了我们的认知局限,充分利用事物地客观规律,让我们的学习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顶级的成长竟然是“凭感觉”
所谓的“凭感觉”就是感性,这篇文章,这个电影最感人,最让我们印象深刻的,由你第一感觉出来的地方,然后在进行理智地分析。
感性认识让我们找到真正适合自己并需要的东西,让自己处于学习的拉伸区,如果单独运用理性,把眼光放在最难的题目上,人往往碰到困难,就失去了兴趣,不愿意在往前走了。
如果只取一个全书最触动自己的点,然后尽可能去实践、改变。这样读书不仅收获更大,而且也不会焦虑。
这点对我们学习写作有很好的帮助。在素材收集时,用感性捕捉灵感,然后在理性思维分析形成文章。
2.获取元认知能力能快速地成长
元认知能力是自己主动开启第三视角、开始持续反观自己的思维和行为,实现快速成长。
当你能意识到自己在想什么,进而意识到这些想法是否明智,在进一步纠正那些不明智的想法,最终做出更好的选择。
我们怎么获取元认知能力呢?
1.学习前人的智慧和反思自身的经历
前人的智慧都是从书籍中获取的,这就是我们终身学习的原因,学习前人的智慧可以让我们拥有更广的全局视角、掌握更深的底层规律,帮我们从无知中跳出来,做出正确的选择。
自身的经历更是一种独特的财富,反思复盘让我们不断吸取经验,接受教训,碰到类似的问题,不会做出不明智的选择。
曾国藩的优秀来自于每日的反思复盘,直到死的前几天还在做笔记反思,古人早已将反思复盘的方法付诸实践。
2.冥想
冥想就是那种只要静坐在某处,然后放松身体,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到呼吸和感受上的活动。
冥想带来的极度专注可以帮大脑做健身操。通过持续锻炼,大脑可以直接从物理上提升人的元认知能力,如果过程中觉察到自己走神了,我们只需柔和地将注意力拉回来。
3.好的成长是始终游走在“舒适区边缘”
“舒适区边缘”是另一个重要的规律,它揭示了能力成长的普遍法则:无论个体还是群体,其能力都以“舒适区-拉伸区-困难区”的形式分布,要想让自己高效成长,必须让自己始终处于舒适区的边缘,贸然跨到困难期会让自己受挫,而始终停留在舒适区会让自己停滞。
简单地说就是梳理那些“会做但特别容易错或不会做但稍微努力就能懂”的内容,然后在这个区域努力。
给自己定个目标,她能帮我们解决行动力中的大问题。然后把目标拆成小目标,任务就会立即从困难区转到拉伸区,这样你就愿意行动了。
背单词的时候,不是一遍一遍地重复,而是看完之后合上书进行自我测试,把出错的单词找出来,然后不停滴重复记这些出错的单词,直到全部掌握。
4.深度学习
最深度的学习方法就是就自己学的讲授给他人。平时我们听书是忘的是最快的,是属于被动学习的最浅层。
如果我们只是读书,不加思考,回顾,只是输入的方式,这类学习的知识留存率很低,过几天自己就想不起来自己读了什么。
要想将学到的东西转变成自己的,就学会浅层学习满足输入,深度学习注重输出。
现在我养成习惯将自己看过的书都写成读书笔记,从短期记忆转化成为长期记忆,把思想气态转变成固态。这些固态才真正属于自己的。
愿我们能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在成长的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