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下午,我去我家田地里去摘菜,看到菜地旁边一片片麦子已经发黄,麦子快熟了。
好久没有见过麦田了。印象中绿油油的麦田已经染上了一层金光,一棵课饱满的麦穗都昂着头,努力地往上伸展着,麦芒、麦穗以及叶子大部分已经泛黄,说明离成熟不远了。
现在正好可以烧青麦吃。
从折几穗麦子,把它们拿回家放在火上烤。烤至麦芒被烧掉,麦穗烧得微微发黑,然后把一个或两个麦穗放在手心里,两个手放在一起反复揉搓烤熟的麦穗,麦子和外表包裹的有些青的黄的皮分离开,把手掌放在嘴前轻轻一吹,就把麦皮吹走,留下颗粒饱满带着这烤黑的印的青麦。把手心里剩下的青麦一把倒进嘴里,有一股麦香,而且还很有嚼劲。
记得我上小学时,同村的几个小伙伴经常三五成群结伴上学、下学。路上要穿过大片大片的田地。到了麦子快熟的时节,我们经常在下学回家的路上,捋了几穗麦子,回家烧着吃。那味道,知道今天还记得。
小时候,收麦子是一项重要而繁琐的事,也是一年中最忙、最终要的事。直到现在,家人们还会把麦子成熟的一段时间称为“麦天”,意思就是收麦子的时节。
那时还没有联合收割机,甚至还要人工割麦。要割麦、打麦、晒麦,最后把一袋袋的麦子拉回家。
提前磨镰刀,准备架子车、绳子,提前“打场”——就是把地头的一块地用石滚碾硬、碾平,用于放麦、打麦。全家老少齐上阵,不分白天黑夜抢收麦子。过一个麦天,人都要累得脱一层皮。
把所有的麦子全部割完,集中堆放在麦️场。然后用脱粒机“打麦”,把麦子从秸秆里脱离出来。
那时候,乡村小学生每到了麦收、秋收时节,我们还会有“麦假”和“秋假”。因为老师们也要回家收粮食。放了假的小孩子们也被家人赶到地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比如拉麦时帮忙拾遗落的麦穗,帮大人在后面推车;大人们往袋子里装麦时,帮忙撑好口袋,等等。
现在麦收轻松多了。联合收割机直接将整个麦田收割脱粒完毕,而且麦子不用再拉回家,大部分直接就将麦子就地销售完毕,简直太省事了。
麦子快熟了,对我来说还有一层意义就是,我的生日也快到了。
是的,我出生在麦天,三十多年前一个麦子成熟的季节。记得当年,父亲、爷爷、奶奶全家人都在地里忙活着收麦子。有邻居跑来告诉奶奶,说我妈妈要生了。然后我就出生了。爸爸回家看过我之后,又匆匆回田里收麦子。
时代发展的太快,我们80后应该是最后一批经历过全机械化之前收麦场景的一批人。现在想起方面收麦的往事,居然历历在目。回忆自动过滤掉当时的辛苦,想起的是回不去的童年,是我们小孩子在一排排麦场间穿梭打闹,最简单的快乐。
(作者简介:麦田的鸽子,热爱文字、阅读,热爱电影、旅行,热爱生活。用笔记录生活,抒写人生。)
第4期齐帆齐28天写作成长营第4篇,夏天主题写作,计1105字,累计453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