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室里的女性人生:那些被时代裹挟的她们

今天继续上班,在上班总会遇到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

第一,下午有一个50后的婆婆过来输液,她跟我们老板认识了二十多年了。她感冒,咳嗽的厉害,咳嗽了好几天。她说去医院排队挂号麻烦,所以才来我们诊所输液。她一直跟我说,她以前生活有多艰苦,以前小时候做农活,种菜,种地,耕田。11岁才读书,读了到3年级,就被父母教育,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还不如回来帮父母做农活。

她只能回来继续做农活。到了20多岁的年纪,他父母叫她嫁人了,但是她觉得自己还年轻不想嫁人那么快,自己还可以帮家庭去分担一些困难。父母说,女孩子就应该早点嫁出去。然后她就嫁出去了。

嫁过去之后生了三个孩子,她正在干农活时候,突然破了羊水,已经准备生出来了,幸好回家回到早,不然只能生在路上了,之后叫接生婆过来接生,坐月子的时候,也没什么营养食物可以吃,吃点咸鱼补补身体。年轻时候,能挑起一百多斤东西。她以前跟老公在广州做木材生意的,因为生意没有把数目追回来,所以生意也做不下去了。她说以前买粮食要粮票,儿子女儿就去单位上班咯。东扯一下,我已经不想听她说了,我有点不耐烦了,但是她还要说。这个故事就结束了。

第二,前几天有个70后的阿姨过来输液,她有点头晕,左手有点麻痹,可能就是脑血管供血不足。跟它用点通血管的药。她是潮汕女人来的。我觉得潮汕的女人还是挺厉害的,她帮她的老公生了五个孩子,前三个是女孩,生了最后两个才是儿子。五个孩子都由家婆带大了,老公就出去喝茶打牌,自己是做庄家,以前是做六合彩的,以前做六合彩是很疯狂的,以前年轻时赚几百万了。所以潮汕的女人既会赚钱,又能养家。还是挺厉害的,不过确实也挺辛苦的。

说到底,中国的以前女人是很辛苦的,小时候没有得过父母什么爱,小时候帮衬了父母,长大之后帮了男方家,男方家几乎占尽所有女性好处,占进了女人几乎所有的利益,生育权,劳动力。

50后婆婆的故事里,我听见了一个时代对女性的集体掠夺。15岁被迫辍学的她,像一棵还没长成就被砍去枝丫的小树。她说起能挑一百多斤重物时的骄傲,却让我感到心酸——那个瘦弱的肩膀,本该托着书本,而不是扁担。

生育的枷锁,潮汕阿姨生了五个孩子才换来婆家的笑脸,这让我想起诊所用过的那些玻璃药瓶——用完就被丢弃,却曾装过救命的药液。女性的子宫,是否也像这些容器,价值只在承载他人期待时被认可?

父权制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让受害者将压迫内化为美德。

但我也在她们身上看到顽强的生命力。那位婆婆在生意失败后依然撑起全家,潮汕阿姨在丈夫不作为时独自闯荡。这些微弱的反抗,像输液管里偶尔出现的气泡,虽然终将被排出系统,但至少证明过存在。

现在的我们有了更多选择权,却依然要面对各种隐形期待。"剩女"的标签、"女强人"的调侃、"为母则刚"的道德绑架...每个时代都有它的枷锁,只是形状不同。

看着输液瓶里的药水一滴滴落下,我突然明白:女性的解放不是一场革命,而是一场漫长的输液治疗。需要耐心,需要坚持,更需要清醒地知道——我们值得被温柔以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