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苏东坡传》这本书,除却对苏东坡的钦佩、崇拜,也十分佩服作者林语堂先生。
书中处处显露着林先生的智慧,有很多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引人深思的箴言妙论,记录如下:
讲到古人喜欢用典又不明言来源出处,他说这是“一种癖好相投者的共同语言,读者对作者之能写此等文章,心情敬佩,自己读之而能了解,亦因此沾沾自喜。”
在苏东坡经三峡逆流而上时,细致地描述纤夫的辛苦,“一只小平底木船,要由六十至七十个纤夫,用长绳子一头拴在船上,一头套在肩上,在势如奔马的狂波中逆流而上,在沿江的岸边一步步俯首躬身向上跋涉而行”。
描述苏东坡行到京城的场景,特意提到,“在皇城有个特点,就是必须戴帽子,即使低贱如算命看相的,也要打扮得像个读书人。”
论到苏东坡的“气”,他说,在孟子的哲学上,“气”是伟大的道德动力,是人求善、求正义的高贵精神。这种精神,人人皆有,与生俱来。人在世界上生活,这个“气”可因得其陶冶营养而增长强大,亦可因消减而衰弱。于苏东坡而言,其意义正同于伟大的精神,一个人高升到无极限的精神,至大至刚,激烈冲动,因其本身充沛的元力必要发之于外而不可抑制。
八卦苏东坡与名妓的故事时,他赞赏这一阶层在中国音乐史、诗歌史上的特别贡献:中国诗歌经文人亦步亦趋呆板生硬地模仿一段时期之后,已成了一连串的陈词滥调,这时往往是这种名妓创一种新形式,再赋予诗蓬勃的新生命。
感佩苏东坡在文人画和书法上的贡献时,他论述起艺术的节奏,尤其是中国书法之美:
大自然的节奏永远是含有功能作用的,因为其线条轮廓都是生长发展的结果,而且各有用途。由于大自然这些丰富节奏,才磨炼出我们欣赏的眼光。中国书法家想在笔下运动上所模仿的,就正是这些自然的节奏律动,而也非中国感受力极为灵敏的毛笔不为功。
有的笔画坚定而圆满,暗示狮子蹄爪的巨大力量,有的笔画暗示马腿的强壮有力、骨节嶙峋。有的点画要暗示清爽整洁,字也有方正的肩膊腰肢和支架,像端正的女人,正如中国艺术批评家所说如“美人头上戴鲜花”。有的模仿枯藤的美姿,藤的末端稳定而微微向上弯曲,复点缀以一些嫩芽小叶以求平衡对称。
千万不可忘的是,那条枯干的垂藤的平衡,是自然而完美的,因为其末端弯曲的形状与角度,全以此长藤的重量、茎的支持力、在这边或那边残余的叶子的重量为依归的。
他还谈到宋朝官员的一种迷之信念:当时有一种迷信,官员若有重病,辞去官职,有助于病的痊愈,也能延年益寿。意思是在上天看来,做官和抢劫人民原是一而二、二而一的。辞官不做就犹如向神许愿不再为恶之意。
种种论述或许有他的主观或片面之处,但读来都很有兴味,值得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