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求本,治疗的前提一定是诊断。任何不谈诊断的治疗都是耍流氓。诊断不明确,治疗往往会南辕北辙,这也是为啥很多小朋友反复发热的重要原因。
下面会通过案例,帮助大家认识常见的食积发热。
案例回顾:
患儿男,1岁2个月,反复发热3天。
望诊:面色发黄,鼻周发青。流涎不止。口唇发红。双手发白,发黄。骨骼发育良好,腹部膨隆。易干呕。舌苔黄厚腻。
触诊:发热时腹部,手心均发烫。
问诊:大便内有不消化食物,有酸腐味,易干呕,夜间喜趴着睡。既往有贫血病史。
诊断:中焦虚寒加内有积滞。
诊断依据:
患儿鼻周发青,口角流涎都是脾胃虚寒的表现。病机十九条有云: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患儿面黄,双手发白,发黄,易干呕(胃为气逆,为哕),为脾胃虚弱的表现。脾虚不能收摄,故患儿长期口角流涎。
然而本患儿口唇发红,大便酸臭,均提示患儿近期有食积。食物在体内大量堆积后就会腐化,产生酸腐味。食物腐化后产生大量的热,所以患儿表现为发热。
治疗原则:健脾消食化积。
推拿穴位:清补脾5分钟 清胃5分钟,揉板门5分钟,清天河水5分钟,退六腑3分钟。
治疗两天后患儿未再发热,流口水的情况也明显缓解。
推荐中成药:保和丸
家长疑问:
为何服用退热药,后患儿又发热了?
我们了解一下退热药的原理。大家都知道,服用退热药后小朋友会出汗。然后患儿体温就下降了。这是运用了中医所说的汗发。然而本患儿是食积发热,食积发热的治疗原则是消食导滞。治疗方向错了,根本问题没有解决。也就是病邪,依然存在,小朋友自然会反复发热。
食积发热简单来讲是体内有垃圾了,我们需要把垃圾清楚出去。在治疗的同时要求因势利导。我们可通过,吐法(呕吐),消法,下法(排大便)。邪气不在体内了,自然发热也不会反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