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情节永远需要好角色。在故事情节的写作中,一定要有角色的转变。
小说中的故事,之所以令人难忘,并不是因为发生了什么样的事件,而是事件对角色的影响。
读者并不一定是对事件感兴趣,而是能与角色产生情感共鸣,看到角色经受住了故事中出现的重重考验,不断成长和转变,最终实现了脱胎换骨。
角色转变有时可能比较明显,角色在经历过一些事情之后会立刻发生改变。有时则可能非常隐讳,似乎看不到他的成长,直到最后才发生他的确发生了改变,只是他不想轻易承认罢了。
角色成长能够增添情节的深度,一旦有事件发生,就可能会对角色有所影响。
特别是一些系列小说,每个系列的情节不同,似乎主角看起来没有多少变化,但其实在不知不觉中,主角还是会有一些变化的,比如能力的提升、性格的改变、作事方式的老练等。
所以,一定要尝试在小说中加入角色的改变,以此来加深故事的情节,突出小说的主旨。
一、角色弧线
在整个故事发展的过程中,角色的内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个变化的过程可以用角色弧线来描述。
角色弧线和情节线不同,它描述了角色在整个故事推进过程中的内心发展进程。
故事开始时,他可能具备一定的特质,但随着事件的发生,他身上的特质会随之而发生改变,这些事件推进了他转变的“弧线”,直到故事结束。当主角走到弧线的另一端时,他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角色弧线通常都有一定的结构,否则角色转变就很难让人信服。
二、角色弧线的结构
好的角色弧线必须具备下列阶段:起始点,介绍角色出场,让读者了解他的内在层次;经过一扇角色很不情愿但又必须穿过的门;出现影响内在层次的事件;出现加深影响的扰乱事件; 发现角色转变的瞬间,有时通过“顿悟”来呈现;最后出现结果。
1.起始点。向读者介绍故事的主角,可能进行一些外貌描写,也可能通过一些对话来展示主角的内心、为人和性格特征,给读者留下第一印象。
2.内在层次。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自我,包括家庭背景、成长经历、情绪状态、心灵创伤等。这是许多年的积累和表现,虽然有时我们不愿意去想,但它们却是客观存在的。
我们会坚守自己的内心,不愿意做出任何改变,总喜欢把自己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
这些核心自我层次,从里到处外依次包括:理念、价值观、态度和看法。越往外的层次越容易受外界的干扰,也越容易被改变。
比如,改变一个人的看法比改变一个人理念更加容易。不过每个层次发生改变时,都会产生连锁反应。比如,看法的改变可能会影响到态度,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价值观和理念。
可能一开始变化不太明显,但当看法改变的足够多时,态度、价值观和理念也会一步步地开始转变。
而反过来,如果核心理念突然发生改变,自然也会影响到其他层次,这种转变是非常剧烈的。
3.影响事件。内在层次如果想发生改变,一定要受到外部事件的影响。只有外部事件发生变化,才能促使角色发生转变。如果你能让角色以某种方式与自己的过去对峙,便会看到角色必须转变的压力。不过使用这种方式最好低调一些,千万别玩过了头。
4.加深影响的扰乱事件。要想使主角加快转变的步伐,就必须有更加强大的扰乱事件出现,包括强烈的矛盾冲突、更强大的对手,更危险的状态等,这样我们就能很快迎来主角脱胎换骨时刻的出现。
5.顿悟。有的小说可能角色弧线不太明显,以较隐晦的方式呈现。这时就要用到顿悟,让主角产生一种突如其来的觉悟,随之改变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顿悟时刻一般不要写得太过矫情,呈现过度的情绪。顿悟表现得越隐晦,效果反而越好。
角色转变可以出现在加压事件之后,我们可以用转变后发生的事来影射转变的瞬间。这样就可以避免把角色转变写得太过明朗。
6.后果。主角最终完成了角色改变,包括行动的改变、心态的改变、性格的改变、价值观的改变、理念的改变等。有的改变可能会很大,有种改头换面的感觉;但有些改变可能看起来并不大,但至少被人上了一课,也是很有收获的。
我们要让读者看到这些改变,知道主角真正发生了哪些变化。
另外还有一个改变角色的方法,就是让他学到新的一课,使他对世界的看法发生改变。所以在写作时,我们可以多设计几个事件,让主角通过事件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得到生活的经验和教诲。
三、角色转变的表达方式
记录角色转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做一张表,涵盖故事中的主要桥段。这样,在每个关键时刻,我们都能描述出角色的内心世界。
比如,一个人经历了几个阶段,我们就可以列出几栏,先在第一栏中,用几个词语描述角色的内心。接着在最后一栏,描述角色在结尾时发生了哪些改变,学到哪些经验和教训?随后在中间的各栏内,逐步展现角色步入最终结果的渐进转变过程。在适当的时间点,施加一定的压力,来解释他的变化。
角色弧线表能够帮助我们想出点子,写出描述角色内心发生变化的场景,增加情节的深度。
扎实的角色弧线能补强故事情节,因此,我们需要写下令人难忘的角色转变,把这些转变融入到故事中,使故事变得更加生动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