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个常常被挂在嘴边的词。
正如苏轼所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生,始于出生,终于老死。它是人从出生至死亡的一段历程。用这一句话对人生进行概括貌似很简单,实则丰富多彩。人生历程不可或缺的有波折、坎坷、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即使如此,好像也不能涵盖真正多彩的人生。
人生轨迹之童年:只顾自己的喜怒。
“哇,哇,哇…… ” 一阵婴儿响亮的啼哭,预示着一个小女孩的生命就这样诞生了。从此,女孩儿便乘坐上了人生这趟班车,摇摇晃晃,喜怒无常,开始了人生初级阶段的旅程。
女孩儿不记得少年的快乐时光,印象最深的还是自己的抱怨,父母对自己的“无情”。细想,爸爸妈妈当初对女儿的宠爱一定会有的,只是80年代起始,农村贫穷的生活似乎限制了父母的宠爱。每天早上一大早,小女孩儿还在睡梦中的时候,父母就起身去田间干农活了,直到太阳正上方偏西也就是错过了晌午才回来。从田间回家,父母又开始做饭,马不停蹄的忙活,吃过午饭舍不得休息又到田间肆意流淌汗水。日子天天印证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
就在父母这日复一日的艰辛劳作中,小女孩在一天天长大。年龄越大,越感觉到父母不爱她,人家的父母都是把孩子当宝一样,而女孩的父母却把她当丫鬟使唤,让她帮忙做饭,帮忙做家务活儿,甚至年龄再大一点,还让她到田间干活儿。女孩儿满心地抱怨,抱怨父母不够爱她,一点也不宠她。不但不宠,如果女孩哪天贪玩了,没照顾年幼的弟弟,父母下地回来气急了还会打她。女孩有时真怀疑,自己是父母亲生的吗?
人生轨迹之少年:头脑简单,自作聪明
转眼间,女孩儿上初中了,其实女孩小时候就爱和伙伴玩一个游戏——当小老师。当老师是女孩儿的一个梦想,女孩初中时在班上学习还不错,但是由于整个乡镇教育质量都很差,每年中考,全镇一个学生也考不上重点高中。毫无疑问,尽管女孩儿在班上名列前茅,中考还是名落孙山,与重点高中擦肩而过。于是身为农民的父母,为了让她受到良好的教育,托亲戚说情,给她转学,最终把她送到几十里之外的地方上学。
女孩总是骑个自行车去上学,周日下午骑自行车去上午,周五下午放学骑车回来。一天下午,老天突然生气了,脸黑沉沉的。下午一放学,女孩立刻和同伴一起骑车往家赶。开始天空还有点亮光,但是车骑到半路时天就完全黑了。由于和同学结伴同行,女孩心中也不知道害怕。脚飞快地蹬着车子,耳边是呼呼的风声。一路虽然貌似大胆,其实心中也是胆战心惊的,好在终于安全到家了。妈妈在门口焦急地等着,“爸爸呢?怎么不见爸爸,没碰到爸爸吗?” 原来爸爸骑着自行车去接女孩儿了,当时女孩心中觉得爸妈真傻,自己骑着自行车,爸爸也骑自行车,即使接住,不还是各自骑着各自的自行车吗?这不是多此一举吗?殊不知,女孩儿是父母人生中真切的牵挂啊!
人生之初,总是年少无知,想的简单,也从不多想。很多时候还自作聪明,用自己的幼稚去质疑中年人生的抉择。
人生轨迹之青年:初入职场,一团乱麻
时间煮雨,岁月如花。再翻日历,女孩儿已经梦想成真,如愿考入中等师范学校。已经站在了三尺讲台上,模仿成人教师的成熟和稳重。她努力踏实的工作,认真备课,认真批改作业,教学成绩还算较好。但是她的教学工作并不轻松,天天和学生斗智斗勇。刚上班时,生活天天鸡飞狗跳,可以说是一团乱麻。在办公室备课,课还没有备好,两个学生就大打出手,于是放下备课资料,扔下笔,就去处理学生事件。这个事情还没处理好,那个老师又告状,谁谁课堂上不听课,还和左右邻桌说话,扔小纸条,总之,除了捣乱啥也不干。真的头大,恨自己分身乏术,恨学生不听话。于是抱怨又来了,农村的家长不重视孩子的教育,不关心孩子的学习,不配合学校的工作,就这样的学生,让教育专家来了也教不会。
殊不知,是自己不懂教育策略,缺少教育智慧。
这种可悲的状态持续了十多年,落后的农村教育,闭塞的小镇氛围。那时没有机会出去学习,看不到外界的教育天空,没有电脑,没有网络。天天坐在办公室闭门造车,或者说谈不上造,只是照本宣科地给学生讲,唯一的备课资料就是一本教学参考书。哪里见过名师课堂,更没见过教育专著。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对学生都是生硬地打压,逼着向他们要分数。把他们当做学习的机器,唯一的目的就是让他们努力考出高分,只要班级的考试平均分全乡第一,那可就成了全乡大名鼎鼎的优秀教师。这是多么可悲可叹啊,没办法,那是时代的产物留下的痕迹。
人生轨迹之中年:明白成长的方向
仿佛一眨眼,女孩儿已人到中年,再回眸,童年似乎已是遥远的天际。
幸运的是,人到中年之时,网络让她有了正确的成长意识,并意识到阅读是成长的加速器,感谢社会的发展,感谢网络时代的到来。虽然现在还是在乡村工作,虽然还是小镇的一名教师,但是网络打开了她眼前的世界。网络空间里,她可以和教育大咖线上零距离接触,她受名师的影响,对优秀教师进行了重新定义。她渴望成长,她在追求成长,希望有一天能遇到优秀的自己。
她听到余秋雨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于是她如饥似渴地读起来,几年来读的书超过了她前半辈子读书的总和。
她听到杨绛的劝告:“无论人生上到哪一层台阶,阶下有人在仰望你,阶上亦有人在俯视你。你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见真实的自己。”
于是她对生活不再抱怨,不再自卑,她能认清真实的自己,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她很喜欢村上春树先生的一段话:“不是所有的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人各有不同,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人都不稀奇。无论活成什么样子,都会有人说三道四,这个世界我们只来一次,看喜欢的风景,做喜欢的事,你不一定非要活成玫瑰,你愿意的话做茉莉做雏菊,做向日葵,做无名小花,做千千万万。”
于是她看喜欢的风景,做喜欢的事儿。不渴望活成玫瑰,宁愿做一棵向日葵,向着人间温暖有光的地方……
人生的车轮还在继续向前,留下的轨迹或深或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