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春在《红楼梦》里的笔墨不多。黛玉进贾府时,她还很小。黛玉与众姐妹相见时,作者对黛玉、宝玉、迎春、探春、王熙凤等都有很清晰的外貌描写,只有写到她时,只给了四个字“形容尚小”。但就是这么小小年纪的她,崇尚的人生哲学却是“不做狠心人,难得自了汉。”
搬到大观园后,她也不怎么合群,只喜欢跟小尼姑一起玩。她在诗词方面也不是很擅长,成立诗社后,她只能算凑个份子。自从贾母让她画大观园后,她正好有理由请假不参加诗社活动。
她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抄检大观园后与她嫂子尤氏的对话,及执意赶走丫鬟入画那一段。
入画并没有什么大错,只不过替她哥哥保管了些私人物品,况且,还是惜春哥哥贾珍给的赏赐品,却被惜春无限放大,对尤氏说:要打、要杀、要卖由你们……
的确让人生寒,小小年纪竟然这么冷漠无情。
很多读者对惜春不念主仆情面,赶走入画不理解,有认为她自私的;有认为她缺乏贵族精神的。但刘云云在《惜春精神世界里的庄子思想》中认为:一切冷酷的现实使惜春悟出了现实世界的苦海无边,这种生存的困境是醉生梦死的人们所无法体会的,也是惜春看破世事尽早脱身的导火索。
她赶走入画,其实是故意而为,想天下,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宴席。正好借这个机会将身边的人赶出去,为她之后出家的行动做铺垫。也许入画被赶的命运并不比留在大观园的丫头命运差,而留在大观园的丫鬟十有八九会比入画惨。因为很快,三春过后诸芳尽,没有不落得“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悲惨命运。
从这点来看,惜春看似的绝情,又似乎是一种远虑。
如果要从惜春的“不做狠心人,难得自了汉”这一句话来浅析惜春思想的根源。就有回归她的原生家庭。
同样是青春少女,黛玉多愁、宝钗端庄、湘云乐观、迎春懦弱、探春泼辣。这些大小姐的性格特征无不与所处的环境有关。
黛玉多愁是因为从小背井离乡,寄人篱下;宝钗的父亲虽然是个商人,但看得出他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是个儒商,可惜去世太早;迎春的懦弱与她的不受待见的父母有关;探春是因为从小养在王夫人身边。
而惜春呢?书中没有提到她的母亲,她的父亲贾敬,作为宁府的大家长,丢下一个烂摊子,遁入空门,一味炼丹药以求长生不老。长兄如父的贾珍却是只顾自己的高乐,对自己的这个亲妹妹毫不过问。
她的嫂子尤氏出身低微,在宁国府里的地位不高,是个说不上话又不得自己丈夫欢心的人,只能勉强的保全自己的地位,更是兼顾不上惜春了。
这里还要多说一下贾珍,作为宁国府的掌门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秦可卿的判词里写的: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是什么意思呢?
宁就是指宁国府。败家的根源出在了宁府,罪魁祸首便是贾珍。
但书中并没有很多例子来写贾珍有多坏,而是借了薛蟠的为人来反证贾珍的品行。
大家都知道薛蟠是被宠坏的混混,打死个人跟踩死蚂蚁一样,买卖强抢民女在他眼里就不是个事。薛姨妈正是知道自己管不了儿子,才想带儿子投靠贾府,目的是想让贾政这个姨夫管教管教,谁知贾政却是个怕老婆不管事的人。结果,上京路上,打死冯渊,抢走英莲,他跟没事一样。
薛蟠看姨夫不管他,便更加放肆,加上跟着贾珍、贾蓉、贾琏等一干人,倒把个薛蟠引诱得比以往坏了十倍。
可见贾珍等人品行有多糟糕,这样的人当家,宁荣二府祖先创下的百年家业岂有不败之理?
因此,偌大的宁府,纵是惜春自己的家,却是荒凉无比的。
惜春虽然有父亲,有哥哥嫂子,但实际上却比父母双亡的黛玉、湘云等人更加可怜。她们是真正的孤儿,大家都会投之以相应的怜悯。而惜春是亲人犹在,却无人关心,内心的苦楚更让人心寒。
惜春虽年少,但不幸的命运使她早熟 ,内心聪慧而灵敏,她看透了人情冷暖,且知道自己长兄贾珍的为人,迟早败露,所以她才努力与他们划清界限,她虽未入佛门,心却早已皈依了。
“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她要狠心断绝所有的情恨纠葛,才能获得自由自在自了的心境。从惜春的生活坏境来看,惜春的这种思想似乎是一种必然。
因此,与其说是惜春狠心,倒不如说是因为惜春冷眼看透了太多,另有一种远见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