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考完试后,第二天讲评试卷的课,都比较难熬。无论此次考试成绩怎样,听课者皆不在状态。试卷一发下去,便应了那句话——几家欢喜几家愁。
考得好的同学,一听到自己的分数,便兴冲冲地上台领试卷,那股高兴劲儿全都写在脸上。讲评试卷的时候,根本提不起精神。对于他们而言,老师讲的题,全都会了,听来听去,都是一样的解题思路,相同的解题套路。
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一拿到试卷就匆匆合上了,或懊恼、或垂头丧气地回到座位上,生怕卷面上的分数再被人多看一眼。讲评试卷的时候,压根儿听不进去。对于他们来说,老师再三强调的重点、要点,过耳便忘,做起题来,思路照样捋不清。
今天课上,我讲评的是2015年小学毕业质量检测卷。试题难易程度居中,题量较多。走进教室时,灵机一动,想起前两天在公众号上读到的一篇文章《毕业总复习‖二次批卷》,临时决定模仿文中刘善娜老师讲评试卷的方式。刘老师是这样操作的——
1.批改出正误,统计出每道题的出错率;
2.把试卷发给学生,给他们半节课的订正时间。期间强调:不许讨论,谁讨论、交流就没收其试卷;
3.订正对的,用不同颜色的笔在卷子上加分,并在正误统计卷上标记订正对的人数。
我呢,借鉴了刘老师的方法,简化了操作流程。由于事先没有统计出每道题的出错率,只能凭借改卷时的模糊印象,做到对试卷上出错率较高的题目大致心中有数。
首先,我把试卷一张一张地发到学生手里,并对他们提出要求:给大家20分钟的时间,请独立订正好错题。完成后,就举手交给老师二次批改。能第一次订正全对的,老师会用黑笔在你的卷面分数后面加上相应的分数。这个分数就是你下次考试的“目标分数”,也是你的“潜力分数”。订正全对后,可以申请“自由活动”,不用再待在教室听评试卷。
20分钟过后,考试成绩在90分以上(含90分)的同学全部订正完毕,并一一在我面前过关。此时,留在教室里的还有一部分学生。我让他们停笔,一起听评试卷。
剩下的半节课里,我逐题讲解了填空题,具体分析了出错率较高的第2,5,9,11,12,14题。这其中,有面积单位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记不牢的,有在数轴上表示数弄不明白的,有编号码拿捏不准数字位数的……讲完填空题后,才发现:时间不够了!只好在快要下课的2分钟内,快速核对了判断题和选择题的答案。
对于这次操作的反思:
1.学生在独立更正阶段,积极性提高不少,态度端正,注意力比考试时更集中,90分以上的同学都能一次订正全对,把错题分数加上,直接变成99分或100分,学生信心倍增!
2.在试卷上加上失误的分数后,顺势鼓励学生“你有能力一次拿到这个分数哦!这个分数应该成为你的目标分数”,让学生逐渐意识到怎样让自己“一次就发挥出色”是个重要的问题,得好好思考,自行反思总结。
3.因为时间有限,没有关注到卷面低于90分学生的试卷的订正情况,这是这节课比较遗憾的地方。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对于每一位学生的订正情况都一一查看,并当面批改,这样讲评试卷的效果会更好!
4.学生自主查订后,仍然无法做对的题,大多是陷阱题,生僻题,疑难题,出错的频率很高,老师需要重点抓住这些题查漏补缺,提醒学生格外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