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学习了《散步》。
这是一篇“通过记叙一家三代四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事,表现互相谦让关爱的浓浓亲情”。这篇文章,文小意丰,感觉学生学习难度不大。
学习目标:能挖要求诵读,感知文章情感。通过拟题,体会不同题目的作用。能概括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品味一些特殊句子的含义。感知文章的美(语言、构思、手法、感悟、题目等)。
优点:
少部分学生能提前预习解决字词,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学习中,学生积极性高。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给文章换个标题。开始的时候,大家反应有点懵。示范引导后,就不一样了。能想出一样的题目。如《初春的田野》,两个同学创意的合成。如《岔路口》很有创意。《母与子》,从人角度考虑。《肩上的责任》,是老师分享的,体现主旨。最后,对文题拟定的原则进行了概括总结:可以是叙事线索。可以是主要人物。可以是作者的情感汇聚,可以引用诗句,或是哲理哲思名言警句等。尽量新颖简炼有内涵,能吸引读者兴趣。
能找到相关人物描写,感知其性格特征。
对以小见大的手法作用,结合课文,有较好的理解。
问题:
拼音关。拼音错误,标调错误。要坚持课前预习,一查二写三读。记少不记多。少错易错的,多读写。
表达关。在回答问题时,要规范模式。如概括人物形象。“我”是孝顺善良的,如“……”。“我”是有责任心的,如“……”。或象“……”,体现了“我”的“……”。这一点,也得引导学生会思考,会表达,规范表达。
景物描写作用。能找出景物描写的地方,但对其作用,认识模糊。而且时间关系,没把整理的内容,让学生积累下来。
特殊含义的句子,停留在表层。这个与学生的学习经验与学段限制。需循序渐进地培养。
个人的建议:
继续抓习惯养成。多读善思勤积累。问题天天清。多引导多鼓励。出现问题多找原因少抱怨。课要精。少讲,多读,善引。问题设置要结合课后问题。任务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抓好课堂,引导学生会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