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路恐惧
第一次没有使用导航引路,从不熟悉的地点一路驾车顺利到家,对于高级别路痴的我来说真的很难得。中间经过施工围堵的改道路段,巧妙的绕过。穿过一段灯火透明的河底隧道,准确的选对了分叉路。按照路标一路南下,索性告诉自己走错了也无妨,大不了再绕回去,条条大路都会通向家的方向。
害怕迷路,害怕找不到家、找不到约定的人,这是小时候经历走丢后滋生的恐惧,它经常出现,影响着我一直到现在。但每一次害怕之后都会倍加小心翼翼地珍惜,珍惜每一条通往回家的路,珍惜每一个约定过的人。
我家小女不敢一个人睡,每天晚上都拉我挤在她的小床上,好言相劝让她自己独立睡都不凑效,我也实属无奈,毫无办法。偶尔一次听到她和同学视频聊天,问对方是不是独立睡,那个孩子说不敢,小女也仿佛找到了知己,畅所欲言起来,原来两个孩子竟然是一个人的时候衣厨里爬出来鬼。
晚上,我告诉小女世界上没有鬼,她半信半疑,还是和我挤在一张床上,我也默许。一个人面对黑沉沉的房间,即刻入睡自然是美的,要是辗转难眠就不妙了,思想不受控制的幻想,很容易恐惧不安,若有妈妈陪在身边,无忧无惧,对于孩子来说,应该是一件极为幸福的事儿。小孩子要妈妈陪着睡有什么错呢,是天经地义的要求,一点不为过。
原来你也在这里
新购的书到了,从下单到等待心情像是花开一般。这本书是被东方直播间的董宇辉种草的,他说直播前他一直再看,被深深的吸引。《尘埃落定》,书的名字多么熟悉,一下子就想到了刘若英的一首歌《原来你也在这里》:请允许我尘埃落定,让沉默埋葬了过去,在千山万水人海相遇,原来你也在这里。一本书,一首歌,机缘巧合地被我关联在了一起,一种奇妙的感觉从心底泛起。
书只翻开了几页,故事才呈现出一角,的确被吸引了。有些书,作者呕心沥血的把它写出来,做了自己喜欢做的事,至于谁会看,会有什么样的收获,与作者并无关联。有幸遇见《尘埃落定》,在我不知道这本书之前,它原来一直都在。
只能容下两三人的咖啡屋,厚重的香气总让人忍不住探寻。每次匆匆路过,像过客,更像是看客,从没有做过客。昨天晚饭后小女提议出门逛逛,沿着橘色灯光铺满的路面,我们两个肩并肩一路慢悠悠地走。远远看到那间咖啡屋,心血来潮,决定就趁今晚冷清的夜色和冷骨的风做一回咖啡屋的客人吧,有些事情尝试了才会有欢喜。
可是欢喜只在一瞬间,走近时才发现,屋外两三盏灯亮着,流浪猫乳白色帐篷小窝和猫粮也在,透过玻璃窗,做咖啡的器具在黑暗里依稀闪着银光,咖啡屋的主人却不在家,连敲门都变得没必要。一杯咖啡的温暖,一段心动的时光,曾鲜活地出现过,只差一个转身,却在不知不觉里错过。
羊肉汤在路上
傍晚冷气扑面,浑身都伸展不开,和先生说有一碗羊肉汤热身就太美了。先生说:走,我现在就开车带你去,就咱们两个,你一个人吃肉喝汤,我在一旁看看就好。先生正在控糖,晚饭极为清淡,大鱼大肉一点不沾,他不吃却要我一个人吃,我又怎么吃的下呢?再鲜美的东西没有知己分享,也只是裹腹,根本没有滋味,不如放弃。
最后,还是选择两个人在家煮一个小火锅,涮蔬菜和豆制品给他填肚,涮肥牛肥羊卷给我暖胃。先生开了一瓶红酒,告诉我说酒最能让人暖起来,小酌几口,苦涩辛辣,品不出酒香,但没多会却感觉有热流在身体里慢慢滚动,羊肉汤早已被忘的一干二净。不过,羊肉汤应该也不会太远,正在赶来的路上。
我们没有使命
半月前,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每天更新一篇文章,开始时候还能跟上,随后工作越来越忙便拿不出一寸心静光阴,心绪慌张是很难有输出的,不知不觉就空白了很久。空白期间心情有起有伏,总对自己有苛责的情绪,这种情绪持续包裹着我。
直到重新翻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听到托马斯对特蕾莎说:任何人都没有使命。当你发现自己是自由的,没有任何使命时,便是一种极大的解脱。是的,这世界除了爱,我们不该有任何使命。
粒尘说,期待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