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论第六部》(感知对话录、154)
生存者:
这让我们再次大吃一惊,我们正在“真理的乌龙阵”中,我们自己竟无知无觉。存在的本来与我们自身就是真理,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应该回到自然存在的伦理逻辑中,我们应该遵循生物的存在法则来生活,这个弯转得太大,我们能全面否定人类的智慧文明吗?也就是你曾经比喻过的,我们能放弃晚餐的美味吗?如果我们不放弃晚餐的美味与行为的愉悦,我们该放弃什么呢?躺平是一种放弃吗?我们在放弃什么?
感知者:
回到简朴的真理中,这是一种必然,存在的真相与真理不需要我们的精神意识与思想观念来重重包装,我们需要生活多方面的愉悦,这是最简朴的最直接的伦理逻辑,但是,怎么才能让我们人人都享受到生活方方面面的愉悦,这就是人类为什么要建立文明社会开展文明生活的直接理由,当然可以说,我们数千年来的行为并非无理,我们一直在努力开创和建设美好的生活,这也是我们寻求真理的初衷,我们完全不明白,难道我们创建繁荣复杂的文明社会有错?难道我们在精神的王国开疆拓土有错?从简单到复杂,就是从正确到谬误的过程?从原始真理到智慧真理之间,果真隔着谬误?
这仍然涉及对文明智慧以及人类复杂的伦理逻辑体系的判断与评估,简单地说,就是我们在发展真理还是在扭曲真理?我们是在利用真理还是在遮蔽真理?这个关系非常难以理清,但我们的一切行为是在为我们制造愉悦,还是在制造痛苦,这就容易判断了,人类文明数千年,社会物质文明在飞速发展和迅速提高,但我们的生活愉悦度相应提高了吗?文明发展程度与我们的生活愉悦程度成正比了吗?我们对生活真正的满意度是逐年提高了还是下降了?我们的情感以及情绪是更饱满和平静了,还是更焦虑和恐慌了?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冲突烈度是降低了,还是更加激烈更加不可调和了?人间是更和睦幸福,还是更混乱和痛苦?……
这一比较,我们更加迷茫,我们的一切努力无疑是在准备更加丰盛的晚餐,但我们花样繁多的晚餐却越来越没有味道,不是我们晚餐的品质在下降,是我们悉心品味美味的能力在丧失,生活越来越使人食不甘味,也就是说,文明进步并未使我们幸福感增加,是什么在使我们失去幸福感?是什么使得我们的行为活动失去愉悦?是什么使我们失去了存在本来的意义?是什么使得我们丧失了享受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是什么使我们失去了终极的目的?是什么使我们开始了躺平生活?躺平意味着什么?
不是我们做了些什么,是我们做出的一切使我们得到了什么。我们的意愿一直都是良好的,我们的行动一直都是努力的,我们经历的过程一直都是曲折的,我们得到的结果一直都是遗憾的……这种生活运行错在哪里?我们还有一个重大误区:只在意我们做出了什么,不在意我们得到了什么;只在意我们有些什么,不在意它们有什么用;只在意 使用它们,不在意用它们来做什么。我们致力于生产创造,却忽略了这些生产创造的最终结果,我们不知道一切存在的最终结果是什么,更不知道这个“最终结果”有什么用,我们用这些“最终结果”来做什么。我们的确创造出了盛大的人类文明,可我们用这盛大的文明来做什么?我们的行为逻辑在这里卡了壳,所以人们出现了躺平行为。
我们有终极目的没有?我们在这个最根本的问题上是糊涂的,我们制作出了丰盛的晚餐,这顿晚餐做出来做什么?我们犹豫着不能作出确定的回答,我们不敢确定晚餐的终极目的就是让我们品尝到美味,因为我们的精神意识和思想观念均不能停留在美味上,我们的目的不能到美味为止,我们会延伸出其他许多现实的、精神的、政治的、经济的、心理的、情感的甚至生理的、伦理的、文化的……等等诸种意义与目的来,人类的文明成果岂是仅仅用于感知享用的?它的用途多得数不清,它的目的也无法让人穷尽。我们用晚餐来做什么?谁能准确回答?然而,无论回答不回答,我们仍然在一如既往地品尝着晚餐。
我们为什么要品尝晚餐,难道我们真的不能回答?躺平的人能回答吗?(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