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我在之前的系列聊茶文章“耕而陶聊茶”中对茶的论述,“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排在末位,这个排序反映了先人的生活智慧。与前面几位相比,茶不是生命延续的必需品,茶是在吃饱喝足,满足了‘活着’这个前提后才需要的。
看,万事都是有它的底层逻辑做支撑,茶也不例外。”茶器一理,它同样是在我们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才开始考虑的更加高层的诸多事物之一,即并不必须,但有必要之种种。
茶树鲜叶被采摘下来做成了成品干茶,它就静静地躺着,一动不动,期待着跟水重逢。水把茶唤醒了,让它重生;茶呢,又反哺于水,让水盈润甘美。“沏茶用水”实际上玩儿的就是“茶水之欢”,谁能让它们俩彼此欢愉,谁沏的茶就好喝。而活色生香的“茶水之欢”离不开茶器之承载,这就是生活中常常听到的“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一语的由来。
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是由多种文化专门史构成的。其中一个分支就是让人引以为豪的饮食文化史。我们喜爱茶的朋友喝茶所用的茶器,即是自原始社会迄今经由贮存器、食器、酒器结合我们日常生活之需求并伴随六大茶类的产生及品饮方式的改变逐步融合演化,自原始陶器起发展出瓷器、金属器、竹器,木器、玻璃器...向我们一路走来。历史上被尊为茶圣的唐代人陆羽在其著作《茶经》中第一个将茶器与茶具做了清晰的分野,器以载道,道传籍器,自此生物的需要开始向着文化的需要转变,茶器也逐步变得多姿多彩起来。
其物虽微,这一路上它体现出的却是人类科技的进步,载着的是对传统之“美”的传承。《存在与华夏文明》一书对“美”做了如下定义:人对自己的需求被满足时所产生的愉悦反应的反应,即对美感的反应。于茶事来讲,一个没有亲身使用、把玩过精美茶器经历的人,很难培养出对美的赏悦能力。使用、把玩一个悦心适手的茶器而令人浸在美之愉悦中的过程是人类向往的高等级生活需求之一。赏心悦目又适手的美器如一位附着了人间烟火的朋友,能在生活中与你相伴相随,彼此欣赏,产生感情,直至难以割舍。
什么样的茶杯宜香,什么样的茶杯适手?什么样的茶杯宜在夏季使用,什么样的茶杯又适合冬季?有能改变水质的茶器吗?高温烧造的原矿紫砂壶为什么可以一壶通杀六大茶类?一个适手且美的茶器,仅仅是适手且美吗,有无其它的含义…?
“陈书满室,狼藉纸砚…肆究而博参,掇幽而搜佚,虽至夜分灯烛,不少辍。”读万卷书,还需走万里路,多年来笔者游学累计十余万公里,遍及国内各大茶山、博物馆、茶器专题展览,知行合一的求索积累意在梳理出不同时代、不同制茶工艺、不同茶类、不同品饮方式的共同影响下茶器演变的不同型态。在后续的“耕而陶聊茶器”系列文章中,用简洁易懂的文字配合精美的图片为茶友们呈现一个体系完整、脉络清晰、考证详实的茶器演变小简史。
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定要学会给自己的个人生活留有空间与时间,划出一隅属于自己的港湾。在那儿,品一杯香茗,赏一只雅器,通过对美的欣赏与品味让身心得以愉悦,性灵得以滋养。接下来就请朋友们随着耕而陶一起,经由上下五千年来不断演变的缤纷器物,去感受生活的美与多姿吧。
版权声明:本文为简书认证美食领域创作者"耕而陶的茶"原创撰写,欢迎茶友在简书上转发,交流茶知识。但,任何单位、媒体、个人未经允许不得复制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