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最后一节课,本是想让学生自习自己做作业的,后想到明天是小运动会不上课,为了两个班进度同步,于是,最后还是决定上课,然而,这节课又是“滑铁卢”式的遭遇,不但没有上完课,还把自己心情搞得极度糟糕,真有点得不偿失。
课后,我反复思考,现在的学生,在学习态度、习惯与目的性上的糟糕,虽然与家庭教育的失败脱不了干系,这无疑是最主要的因素。但是,与现在社会进步中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风气的形成,尤其是科技水平的进步也有很大的关系。为什么这样说呢?从人与社会的关系来说,马克思说过,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环境的产物。人在出生前,母亲的子宫是其环境,为其提供一切给养,助其发育成长。而人出生以来,尤其是真正走进社会以后,某种程度上说,社会就是他的子宫,社会无时无刻不在孕育着他,这个影响是无形的,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进行着的。
一个是整个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物质水平的极大改善。表现在家庭中的就是人们摆脱温饱,已经走上小康水平了,在物质上已经富裕了。于是,在家庭教育中,尤其是现在基本是独生子女为主的家庭中,父母亲基本上都是把孩子当成掌中宝,不让孩子劳动,即便是最基本的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更不用说已经完全摆脱了体力劳动了。其实,在当下社会已经富裕的生活水平下,脱离以往农村孩子的大量体力劳动,也许是历史进程的必然,也无可后非,然而,这对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在个性及人生必备的品质方面,却带来了天然的弊病,也让孩子人生的学习与发展造成了致命的硬伤。那就是吃苦耐劳、迎难而上,意志力、韧性、向进心、抗挫力等人生路上不可或缺的品质的培养与形成,已经完全没有生存与塑造的土壤。于是,现在的学生,已经完全失去了这些人生本该具备的生存能力,已经被当下富有生活的优越条件被无情剥夺。因此,当下孩子大部分是先天性的“温室宝宝”,在生活与人生的历程中成了弱不禁风的对象。于是,在学习中,也就躺平摆烂而不自知。其实,在生活的这个大环境下被“温水煮青蛙”式地逐渐弱化了。对于正常的人生而言,他们的不正常却成了如今的正常,所以,根本用不着生活和人生的挫折、困难与逆境的打击与阻碍,就已经自我缴械投降了。难怪,在课堂中,看到的是双目无神的无欲无求的麻木,是“哀莫大于心死”般的无知无求,是一味自嗨如进入无人之境的目中无人的常识缺乏,是遇到困难本该散发人性锐意进取的奋斗时的“我不会”的撒手不顾的漠然。这一切,都本该是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发挥人性光辉强烈趋之的,然而,在当下生活这个大锅温水的缓慢煮食下,人性的惰性无限滋长,人性的美好品质逐渐丧失。
以前常说“寒门出贵子”,当下这一古训也难以实现,与这个时代的生活是脱不了干系的,这也许就是时代造狗熊的历史见证吧。
一个方面是,美好品质的断送丧失,一个是被新世纪背景下所“培养”起来的人性劣根无限地泛滥。自上世纪末到本世纪来的电视、手机与网络的不断更新换代,电视的文化娱乐化,严肃性的逐渐沦丧;手机在一方面给我们生活提供极大便利性的同时也无限地侵吞与异化了人们的人性,尤其是对未成年的习惯与品行的塑造与养成;网络的发展对自由的无限扩大化,对言语的自由、思想的松绑,都极大地塑造与影响着人们的言语和品性,也毫无例外地塑造与影响着孩子们,这就是社会这个大染工的不可抗拒的孕育和塑造。尤其是现在在电子产品包括电视、电影、网络等多种媒体与渠道的多元化文化的无时无刻的浸染下,信息的繁杂纷乱,让未成年人应接不暇也无法分别,于是,全盘接收,由眼见到心取到行为,这一过程的生产线般的自我教育与学习下,逐渐培养出了当下未成年人的行为与品性,也不可不蔚为大观,至少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尤其是青少年犯罪现象的屡屡发生,已经让我辈见所未见。
也许是大河之中泥沙俱少吧。社会的巨轮滚滚向前,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丰富与文化享受,但是,人类在心灵与精神方面却还没有完全做好准备的情况下,未必是一件好事。这就是当下看到的社会人们尤其是未成年人带来的负面成长痕迹。
这或许就是历史前进历程中的负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