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麦是我一生难忘的事情。我从十几岁,到参加工作后每年都回家割麦。麦熟不等人,遇到下雨更是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担心麦子雨淋,受潮,发霉,生芽,一季收成全完。
割麦,需早早的5点起床,披上棉袄,早起天凉。早上割麦,凉快,麦秆有点潮,不脆,好割,九点以后麦秆就脆了,容易断,麦穗也容易掉。割麦主要是麦芒扎人,弯腰累人。要穿一件长袖衬衫,脖子挂一条毛巾擦汗,戴一顶草编草帽,这是必备,唯一遮阳的物品。一个人一天最多能割一亩就是高手,我只能割半亩,割掉的麦子还要捆绑成捆,麦穗朝上,就立在地上,再继续割,重复此动作。中午母亲回家做饭,做好饭送到地里,就是捞面条,黄瓜,番茄等,黄瓜番茄生吃而已。吃饭是在地头,没有遮阳,只有火辣辣的太阳,吃完简单休息一会,再继续割麦。
到下午三点多,我母亲和我姐继续割麦,我开始用架子车装成捆的麦子,装好满满的一车,我和我姐用绳子把麦子捆刹紧,我在前面拉车,姐姐在后面推车,车子出麦地到大路上,我就很吃力,也很坚强的拉着车子往麦场赶,到麦场后,衬衫完全湿透,根本无暇顾及,汗也顾不上擦,大家都是这样,只是我年龄有点小,没耐力。车子到麦场找位置停下,松开绳子,开始卸车,把成捆的麦子一捆一捆在底层堆放整齐,上层中间横着堆放两层,就是起个脊,然后把成捆的麦子往上码,目的是防止下雨利于排水。这一车卸完,赶紧去拉下一车,直到当天割的麦子拉完为止,时间也就晚上八九点了!
吃了晚饭,还要回到麦场看场子,防止有小偷。我从家里拿上一领自编的席子,一床被单,地当床,天作被,看着满天的繁星,加上一天劳累,很快就进入梦乡了!第二天周而复始,直到麦子割完。也就三天时间,一天也不能耽误,到手的粮食可是全年口粮,命根子。
麦子到场子里,只要不下雨,基本就没问题了。就怕连阴天,麦子会发霉的,那就前功尽弃,所有劳动都白搭,下雨不怕只要赶紧晴就没问题,再苦再累也心甜,付出再多也心甘。真是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不亲自参加收麦你是体会不到的。蜻蜓点水是不行的! 下一篇“碾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