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全唐诗》里收得唯一一首武则天的诗。
年轻时看《镜花缘》,故事就从这里开始。女皇要求百花在寒冬盛开,花仙子们畏惧权势,竞相开放,唯牡丹不屈服,被用炭火炙烤后贬至东都,有了后来的“焦骨牡丹”,又名洛阳红。
洛阳红
国家植物园有一幅大型瓷砖画,是蒲松龄《聊斋》故事,曹州的两位牡丹花妖嫁给了洛阳的常氏兄弟,后因猜疑悲剧收场,曹州就是现在的菏泽。
这两位女主一位是紫牡丹,一位是白牡丹,她们的名字是
葛巾
玉板
无论牡丹是被武皇从长安贬往洛阳也好,还是被常生从菏泽带到洛阳也罢,总之,洛阳牡丹甲天下是一定的了。
《镜花缘》、《聊斋》都是小说家杜撰,读史书倒是有隋炀帝向洛阳引入牡丹的记载。这位声名不太好的皇帝,倒是个文艺人,为了去扬州看琼花而修大运河,是他把易州的野生牡丹二十种引入洛阳的皇家园林西苑。易州就是荆轲与燕太子丹诀别高唱“风萧萧兮易水寒”的那个河北易县。
牡丹有四大名品,魏紫、姚黄、赵粉和欧碧。而魏、姚、赵、欧均为洛阳培植牡丹大家,并且在当年都是声名显赫非富即贵的望族,看看我拍的这四大名品
魏紫
姚黄
赵粉
欧碧
另外,物以稀为贵,引人入胜的还有
黑牡丹
其实是暗红
双色牡丹很别致,有名的双姝莫过于孙策和周都督的老婆了,故名
二乔牡丹
最后,我还要在我的照片集里选出两色牡丹赠予两位美人
红的送给杨太真
因为李白使得她的名字与牡丹花永远相伴在一起为人们咏颂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杆。
白的送给宝姐姐
曹翁在“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一回中借“占花名”行酒令,给女孩子们都配了鲜花,比如林妹妹是芙蓉,香菱是莲,袭人是桃花,而宝钗恰恰是牡丹花。
唐代名画《簪花仕女图》中贵妇云鬓上簪的是牡丹,团扇上画的也是牡丹。全唐诗以牡丹为题材的竟超过百余首。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这是刘禹锡所见。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这是白居易所写。
这证明当年牡丹不只是是贵族、文人所爱,连市井街巷的贩夫走卒都可以欣赏。如今,北京城里春访牡丹,也成为雅事一桩。
花园里偶遇写生小姐姐
园子里贴心的附有赏花宝鉴
由于管控,王大师的牡丹画作暂时看不到了
2022年五一小长假,摄牡丹照片于国家植物园和景山公园,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