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CC 森林疗养步道设计案例
史长峪村是密云与平谷交接的一个小山村,从北京城区出发,大约一个多小时就能达到。虽然离城市很近,但这里的落寞与城市的喧嚣有着巨大反差。缺水、上学不方便,没有奋斗的职场,村里年轻人流失严重,现在只剩下十几位老人。大约从五年前开始,北京林学会来到这个小山村,寄希望引入森林疗养和森林体验教育理念,用森林文化的力量来复活它。
我们今天介绍的案例,就在史长峪村南沟的一条支沟中。这条支沟东西走向,全长不超过一公里,虽然自然非常丰富,但是没有水源,森林质量也不高。山沟的底部曾是当地人修建的梯田,被废弃几十年后已杂木丛生。沿着梯田而上,有一条石材铺装的步道,步道宽度不足一米,铺装工艺不过关,行走起来很不舒服。而且在修建这条石材步道时候,忽略了村民务农的便利性,有些路段很难从步道进入梯田。不过,这条步道距离居住地很近,未来即便是体弱的人,也能够轻易到达。另外,步道选线在阴坡,虽然森林并不浓密,但是有山阴的庇护,舒适性还是比较理想的。
步道密度过大,会有损于森林的复愈性环境,所以我们决定森林疗养步道将在原有步道基础上改建,而不是另外选线。当然,改建之初要确立步道定位和改造原则。关于步道定位,我们设定它可以适用于身体最弱的来访者,大约能够支持8-10人体验三小时森林疗养课程。另外,我们定下了四条改造原则:一是步道不能太陡,以无阶梯步道形式,来满足“无节律运动”要求;二是能够安心地赤足行走,是一条自由的步道;三是要低成本、低维护,尽量不用木栈道和木屑铺装;四是有完善的上下边坡防护、排水、护栏和导盲标示设施。
设计从沟口开始,沟口处原有一户农家,为了增加治愈素材,也考虑恶劣天气下也能有森林疗养课程,我们以农家遗迹为中心,设计了大约二百平米的“感官花园”。农家宅院的墙壁恢复后,将罩上巨大的玻璃顶壳,这个构筑物可以作为作业疗法的工具房,可以进行受理面谈,还可以在其中享受一杯咖啡,或是晚上躺在里面数星星。感官花园将种植能够带来不同五感体验的植物,园路满足无障碍通行要求,坐在轮椅上的人,也能轻易享受植物和森林带来的疗愈作用。
感官花园的园路可以与原步道衔接,它考虑了来访者进入梯田的需求,弥补了沟口附近原步道选线过高的弊端。原步道中段有一处林相较好油松林,我们设计了森林浴场,它可以满足森林浴、腹式呼吸、森林冥想、森林瑜伽等课程对场地的要求。一条木栈道将森林浴场和原步道连结起来,形成了局部小环线。之所以“妥协”了木栈道,是因为它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对森林的破坏,无需上下边坡修复,也能节省相关费用。对于步道的其他部分,按照改造原则,设计了放坡、拓宽和加装护栏,以满足森林疗养师和来访者并排行走的需求。步道铺装重点以落叶、原石和成土母质三种为主,对于落叶铺装来说,原步道位于山脚,落叶堆积自然而形成铺装,无需刻意收集落叶。步道终点还设计了避险小屋,它能够满足来访者休憩、避险、终了面谈和交流分享的需求。
除此之外,我们挑选了部分条件较好的梯田进行复垦,种植芳香、药用和染料植物。这样一来,相关农产品可以加工成为商品,也可做作为森林疗养的治愈素材,而整个农事体验过程都可以开发成为作业疗法课程。我们希望通过融合一二三次产业的方式,创出更多盈利机会,以此来复活当地农业。当然,种植离不开水,足部浴、手部浴离不开水,造景也离不开水,在资金预算允许的前提下,项目将结合布设灌溉设施,适当添加水疗和水景观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