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想讲一讲改变这个话题。起因是在自己目前加入的几个实践型的小群里,与一些价值观同向的朋友,谈论“是否需要较为严格的规则”时,产生了一些思想的碰撞,正好借着这个机会说说自己的观点。
首先要说一下故事的背景,无论是写字还是语音分享的小群,氛围都比较活跃,发展的情况也还不错。但由于我的性格原因,导致有些心急,希望大家能够小步快跑,通过刻意的练习,进步更快一些,方向更明确一些,甚至有更多的精品呈现,营造一种不好意思不优秀的氛围。
所以,我建议在吸纳群员的同时,要对群成员提出明确的“交作业”的要求。因为这次语音以我为主,就私自把这个意见做为正方观点了。与我的观点不同,这些同样爱学习和实践的朋友们,大都抱着宽容的态度,认为可以不拘形式,不要用太刻板的规则限定大家,只要在精力有富余的条件下参与活动就好,更多以引导和鼓励为主。其实说是正反方,但最终的目的并不冲突,都是为了保持小群活跃度,让大家能够接收到更多的反馈。
可是我的问题来了,当小群里有人不愿意继续写或讲,只愿意听或者看分享的内容时,会不会影响小群的活跃度,到最后就悄无声息了?而且,从我本人的例子来看,刷认知不行动,会产生自我怀疑,已经如此努力了,还是没有取得太大的效果,因此更不愿意投入,产生负向循环。
我所知道的007不写就出局、IP训练营,特别是新生大学,这些运营比较好的都是管理严格的收费社群,特别是新生大学,基本就是用花钱买时间来强制加入者学习(当然收费社群也有运营不好销声匿迹的)。
当然,我也很认同,只要参加到类似实践团队中的个人,都有一定的自律能力,比如咱们“不讲就出局”每周自发写作业的童鞋们,但团队想不断提升整体水平,还是需要规划的,需要他律的环境。因为自律一两个月,甚至三五个月容易,真要坚持一两年甚至三五年,是需要把目标分解成可以执行的规则,才能促进大家都有行动力的。
我也不反对在刚开始时降低门槛,多释放一些能量,鼓励那些还没有勇气加入的童鞋,比如咱们小群制定的围观者规则,但更希望在找到优质同伴后,让所有我喜欢的小群质量,能够一天天变的小而美。
古典在今天的刘润商学院做客时说到:努力能达到60分,态度端正会做到80分,发展天赋会做到95分。可能大部分不一定会达到95,但我相信规则的力量,能够督促我们从思想上的努力,变为行动上的态度端正,真正去做“值得”做的事情,而不仅仅是认为努力的围观者。
最后讲个小故事,一个有天赋的年轻人,找到一位大师学钢琴,每次上课大师都只扔给他一沓乐谱,稍微指点一下就走了。对于年轻人来说,每次乐谱上的内容都超出他能力一个级别,他虽然非常不愿意,但不得不埋头苦练,甚至回家以后也投入了许多精力,希望下一次得到大师的表扬。
可下一次,大师仍然重新扔给他一沓乐谱,根本不听他弹以前的内容。这样过去了几个月,年轻人实在受不了,在一次上课时跟老师说,这是最后一堂课,因为感觉自己什么都学不到。
这时大师把他第一次练习的曲目放在他面前,请他弹奏,年轻人出于礼貌还是坐下来弹了起来,没想到如行云流水一般,他自己非常吃惊。这时大师才跟他说,每次给他的乐谱都是精心挑选的,比他的能力总多出那么一点点,正因为困难,年轻人必须集中精力去练习,才能有这样的效果。
我想说的是,许多事我们如果只是旁观,或者只在没有超出能力范围的舒适区练习,效果可能不如在承受一定压力下完成的好。回到今天的主题,你是真的想改变吗?如果是,那就请现在开始,做自己想做却不那么愿意做的事情,因为,这样才是真正的改变。